灵性作文十八讲上期回顾:第三讲作文的六个步骤(一)第三讲作文的六个步骤(二)第三讲作文的六个步骤(三)

第四讲记叙文的写作(一)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虽以叙述为主,但往往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表达方式多样,笔法灵活,记叙作者生活中的见闻,表达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是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常用文体。根据记叙内容的不同,记叙文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类。其中,写人和记事是很难分离的,因为表现人一般离不开具体的事,事情往往又是由人来做的,所以说,记事的文章也写人,只不过以记事为主的文章要侧重表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和思想意义,而写人的文章却侧重于描写人物的性格。记叙文有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主要适用于记事类记叙文,写人的记叙文由于也需要记事,所以有时也要用到六要素。至于写景和状物之类的记叙文,则可以不受六要素的限制。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主要刻画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需要着重把事件说清楚。写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状物的记叙文,以描绘事物的形状、大小、轻重、色彩等外部特征为主,并可托物言志。现将四类不同内容的记叙文分别说明如下:一、写人的记叙文。写人的记叙文重在刻画人物性格,描写人物形象,所以多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就要通过人物所做的事、所说的话体现出来,就要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和心理,有时候还要用到议论的表达方式,或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比如《外婆》(见第十三讲)这篇作文,作者是这样写“外婆”的:上次过星期回家时,刚一进家门,外婆听到车子的声音,就立马从床上起来,觉也不睡了,拖着疲惫的身体,非要给我做好吃的不可。母亲劝外婆说:“妈,您歇着去吧,我来做饭。”可是外婆却执拗地说:“半月才见一回孙女,我为她做一顿饭,还不行吗?”说着,便颤巍巍地走进厨房。望着外婆那佝偻的身躯,我泪如雨下。我对外婆说:“外婆,我一定会考一所好大学,给您长脸。”外婆听了这话,开心地笑了起来:“不知道我还有没有那个福分,看着你考大学嘞。”我哽咽道:“有,一定有!外婆是会长命百岁的。”望着外婆满脸菊花的笑容,我觉得真的好幸福,好幸福……作者写“外婆”,主要对人物进行了外貌、语言、行为、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把“外婆”的形象写得栩栩如生。这样写,就抓住了写人的记叙文的关键。写人离不开记事,常常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比如《奶奶的丝瓜架》(见第三讲)中的故事:“奶奶”退休后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种上了丝瓜,并搭起了丝瓜架,可是这座丝瓜架却命途多舛,屡遭厄运:先是邻居王二伯家七岁的儿子小宇拔藤扯秧,好端端一座丝瓜架被搞得七零八落,接着是邻居二叔开车走偏,撞上了丝瓜架,丝瓜架散乱不堪。针对这两次劫难,“奶奶”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对于小宇,“奶奶”耐心教育,慢慢引导;对于邻居二叔,“奶奶”不依不饶,得理不让。为什么会这样不同呢?这里就显示了“奶奶”鲜明的个性,对待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办法。特别是文章的后半部分写道,在丝瓜收获的季节,“奶奶”摘下丝瓜分送给小宇和邻居二叔家,并通过语言描写刻画出了人物的灵魂:我不是为了丝瓜架上的果实才去种的。我喜欢看丝瓜由嫩小的芽长成茂盛的秧,我喜欢看她金黄的喇叭花在南风中微笑,我喜欢看着一根根丝瓜一天天长大。丝瓜渴了我浇水,丝瓜饿了我施肥。风雨中的青藤让我体验到了生命的顽强,烈日下的绿叶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丽。与丝瓜一起成长,我感到自己又多活了一生。就这样,一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sy/12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