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源起与发展

年8月14日,农历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双七节,乞巧节,女节,少女节,香桥会和巧节会等,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

传说玉帝的第七个女儿织女,心灵、手巧、善织,令人羡慕不已。因此,人间女子就拜祭她,祈求智慧、灵巧和幸福。于是,就有了每年七月初七的“乞巧”活动,由此形成了乞巧节。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是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关于乞巧最早的记载。

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后来,因为七夕与“牛郎织女”民间传说的关联,慢慢演变为象征爱情的节日,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爱是什么?

每逢节日,铺天盖地的营销广告接踵而来。除了买、买、买,七夕,这个“中国情人节”又给我们哪些关于爱的思考呢?

1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在有关七夕的古诗词中,尤其推荐宋代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纤云弄巧》。

《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自古以来,人们对牛郎织女往往寄予深深同情,古诗词也多感叹他们的相思别苦。

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却与其他古诗词不同,最后两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2

爱你,作为树的形象和你在一起

当代关于爱情的诗歌中,首推舒婷的《致橡树》。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的这首《致橡树》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并抒发对爱的理解: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注:上图为木棉花,木棉有珍惜眼前人的意义。

真正的爱是彼此独立、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真正的爱不是攀附,更不是委曲求全、低三下四的付出。

与之相反的是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霍姓艺人因爱导致的人设崩塌事件,令人瞠目的种种都是关于真正的爱的反面教材。

七夕:牵牛花开正当时

牵牛花在七夕前后绽放,恰逢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所以人们用牵牛花比喻牛郎,并说蓝色的牵牛花是织女为牛郎所织的仙衣。

牵牛花的花语是爱情永固。

被赋予这样美好寓意的牵牛花,再来欣赏是不是觉得不再普通了?

说在最后:七夕节快乐!愿爱情无风险,生活永甜蜜。

了解更多专业风险管理知识请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sy/1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