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户外集
(一)小蒜篇吃货赋《小蒜》一首小蒜才露紫红角,就有馋者上地头。都道此菜二月香,早春正月已入口。吃货刨小蒜的艰辛天未暖,雪未消,满地皆干蒿。 挥小锹,地头爬,冻土冒红芽。 稍假时日,土解冻后绿叶长出,找、挖小蒜就不那么难了。不要只挑大的挖,这种须如豆芽、头如枣核者味道更好,可连须根清洗干净全株入菜。大头的得把须根掐掉。建议侧面生长出的小芽收集一下,那才是精华。清理完大的,底部还有不少落下的嫩芽儿,别嫌麻烦,也收集起来。清水泡几分钟,用手搓搓干皮和泥土就去掉了,嫩芽味更鲜哦。看看也养眼吧?洗净切块、丁、片都可。清炒,吃过的看到胃蕾炸开了吧?俗语说的”二月小蒜,香死老汉“就是这种的就馍吃。建议另一种吃法:放在蒸熟的土豆里拌成小蒜土豆泥。小蒜土豆泥成了。这个是常规做法:小蒜炒鸡蛋。(二)蒿苗篇 茵陈有显著的保肝作用,对甲,乙型肝炎,黄疸型肝炎,有显着的疗效.有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中胆酸和胆红素排出的作用.能增加心脏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并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利尿解热平喘,驱除蛔虫及抑制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与细菌的作用。 茵陈蒿,俗称白蒿苗。茵陈蒿经冬不死,春则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本草拾遗》云:“虽蒿类,苗强,经冬不死,更因旧功而生,故因陈,后加蒿字也。”嫩苗可作菜蔬,洪舜俞《老圃赋》云:“酣槽紫姜之掌,沐醯茵陈之丝。”李时珍云:“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作茵陈饼食之”。中国民间现尚有以米粉作茵陈糕、团的习惯。茵陈作菜,要采嫩苗,老的药用是茵陈蒿。故有“二月茵陈,五月蒿”的说法。 春分时节,当小蒜苗长出地面抽出绿叶的时候,白蒿苗也就开始铺地长出新叶了,选择独头苗用小铲铲下,一会功夫就能收获一袋。象这样掐嫩顶叶,除去根和上年干叶、老叶。这个时节叶大点也没关系,只要柄壮叶肥就都是鲜嫩的好食材。摘好后清水冲洗干净,用开水冲烫一下除去青草腥味。土豆削皮擦丝,蒿苗窝团剁一下(不用剁太碎)。加适量面粉和盐拌匀(蒿苗、土豆丝、面粉因个人口味掌握比例,也可不用土豆丝只用面粉和蒿苗做)。 土豆丝用这种擦子擦哦!为便于大家操作,本吃货小编几句《吃蒿决》供参考:掐嫩顶,开水烫土豆面粉拌一拌上笼蒸,加葱蒜一盘美味放桌上。上笼蒸20分钟。蒸好入盘后加葱花、五香粉等调味拌匀或葱姜蒜炝锅翻炒一下。下图即是回锅翻炒过的。一道美味的蒿苗不烂子可以上桌了。 菜名小考 下面就这道菜的名字进行一下推敲,算是小考吧,因无记载,只能音译地方俗称再从字面上分析揣度,所以也能算是戏说罢。 这道菜名从字面上看让人有点费解,本吃货推敲了一方认为还是挺形象的。土豆丝、面粉和鲜蒿苗经笼蒸后,因蒿苗含一定的植物纤维,吃起来有面粉和土豆的细腻又有蒿苗纤维的嚼劲,口感腻而不烂,所以称作蒿苗不烂子就不难理解了,也可再加一道炒的程序,叫炒不烂子。 还有两种老叫法更形象:蒿苗苦累和蒿苗苦泪(小编根据口语音译的)。这个应该好理解一些。在科技不发达、粮食产量低的过去,生活在山区农村的人们没有大棚生产技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年春夏季节青黄不接,尤其是在春季没有新鲜蔬菜,粮食短缺,蔬菜除了土豆和大白菜还能储藏点,秋天的干菜和腌制的酸菜、咸菜就成了主菜。恰在这个时节万物复酥,各种草树冒出新芽,聪明的先辈们就学着神农尝百草,创造出味道别样的各种野菜,在能充饥调剂口胃的同时,还能增加人体内所需的各种元素,与我们现在吃野菜是为了调剂口味和保健就大相经庭了。溜了半天嘴扯远了,归入正题吧,那苦累或苦泪如何作解呢?本吃货愚见为:春忙时分,先辈们因上年收成不好,储备粮食不足,又正值卖苦力耕种的时候,为了补充体力多吃食物,就创造出挖食野草当菜的办法,但野草大多都是中药材,开始试吃时并不懂得祛生拔苦的方法,吃起来能苦出泪水来,但可以裹腹,也能补充体力,就形象的称作”苦泪“,又因吃起来苦,又正逢每天体力劳动很累,亦唤作”苦累“。 不管怎么说,通过智慧的劳动人民的开发,野菜从当初为裹腹充饥而进行尝试,再经过不断的创新改进,通过焯、蒸、煮、拔等程序祛苦提味,如今己成为了一道道即美味又保健的佳肴了。 (三)柳芽篇柳树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可能会有人要问了,难道这上头也有能吃的?这很正常,因为这不是大家常吃的常规野菜。可以确定的告诉大家,能!先看看史料记载吧。唐皮日休《奉酬鲁望惜春见寄》诗:“梅片尽飘轻粉靥,柳芽初吐烂金醅。”元张可久《水仙子·春行即事》曲:“绿笺香露洒蕉花,翠线晴风绽柳芽。”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北方柳芽初茁者,采之入汤,云其味胜茶。”下来给大家科普一下相关常识和制作: 简述 柳的新芽,柳芽可以食用,可泡茶,也可治病,不过要在未开花絮之前采摘,柳芽为杨柳科落叶乔木,小枝细长,下垂,无毛,有光泽,褐色或带紫色,叶矩圆形,狭披针形或或条状披针形。 制作 开水焯一下,用凉水拔至不苦,加入食油、蒜、葱、醋等调味品,凉拌吃。也可将柳芽晒干,待吃时,再用开水泡开或炒食或拌面蒸食,或做汤,或炸食等。 选絮蕾未绽放的枝条折回照这样摘或掐芽和蕾这个品种的不能吃哦!选这种未绽开出粉的絮蕾这种绽开的就不好吃了若蕾已出粉就选这种卷尖的叶芽,注意别把芽根部小灰壳带进去。 刚冒出的絮蕾。 嫩叶芽和未绽出花粉的絮蕾。 开水焯过后放入凉水中拔去苦味,大约要用一夜的时间,因树的品种不同,拔苦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总之放到嘴里嚼一下不苦了就可以入料上桌了。 味道怎么样别问俺,别信吃货的,相信自己,自己试试!最后再赋两段吃货打油句:《春馋》小蒜蒿苗已吃罢,地皮车前满地爬。若问野中味色清,攀柳折枝问嫩芽。《食柳》早春东风柳正芽,采得几支带回家。泻火醒目可当茶,还是餐桌凉拌花。(四)地皮菜篇本打算按节令和小吃货吃的顺序进行的,有友友提议先期介绍,以便参考。于是就翻了下以前吃过并保留的片片与有共同馋嘴爱好的猫猫们分享。说到地皮菜,在农村生活过的友友们是不会陌生的吧?大家都习惯于在春季下雨后采拾,其实地皮菜一年四季都有的,只是到了冬天被冰雪覆盖在草石下边不好找罢了,所以地皮菜在春、夏、秋三季都很容易找的。初春来临,冰雪消融,在浅草纵中、河岸石缝间,浅灰、黑褐色的地皮儿一片片、一簇簇就显现出来了。专门采拾一般是在雨后进行,因为小地皮儿最初的形态是球状的,春天随着温度的提升就迅速生展开来成片状了,而上年已长大的干片儿也经冬不会死掉,遇到水分胀开了。晴天出行,看到的地皮儿是干木耳状的,也可以采拾,用水浸泡清洗后与雨后的没区别的。 河边石板与杂草的结合部最容易找到。 浅草坡上的干地皮。 吃这些野菜,收拾起来也是需要耐心的。由于附着在耳片上的杂物和泥土粘的太紧,所以清洗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因为管不住一张馋嘴,所以只好劳烦可怜的手手多干点了。瞧瞧,冲洗干净后这半透明状的墨绿色地皮儿惹眼吧,成就感也来了,哈哈! 在采拾地皮菜的春天,会邂逅许多惊艳绝伦的小花儿,顺手拍了几张供大伙养养小眼球吧!这个叫白头翁,本草中有记载,是一味中药。 象不象满头银发的老翁?可能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吧! 这个叫地丁花,好看不? 诗曰:“叶如翠葱立,花似萌黄鸦”。鸦葱是也!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忍不住又溜了会嘴皮子,该言归正传了。吃之前先简单参考一下相关记载和研究内容吧,不然有的人会被“地皮儿是羊粪蛋蛋变的”说法给唬退了,呵呵!地耳、地皮菜《本草纲目》释:地踏菇属地耳、石耳这类,形状如木耳,气味甘、寒、无毒,明目益气,现代医学研究,地踏菇味甘性寒,清热凉血,并辅助降压之功效,地踏菇是现代家庭和宾馆的理想菜肴。接下来该介绍吃法了。清洗干净后大活就干完了,做菜就简单多了,常规吃法大都是与鸡蛋配伍,如:地皮炒鸡蛋、地皮蛋花汤(比紫菜蛋花汤口感和味道好的多),由于应友友要求提前制作本篇,这里所存的只有地皮炒鸡蛋一图了。大家还喜欢制馅蒸包子和包饺子吃。如:地皮鸡蛋馅、地皮韭菜馅、地皮粉条馅。因为是大家常吃的野菜,具体做法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赘述了。(五)蕨菜篇蕨菜又叫龙头菜、如意菜、拳头菜,是野菜的一龙头菜种,它所烹制的菜肴色泽红润,质地软嫩,清香味浓,而且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包括蕨菜、蕨甙、甾醇等特有的营养成分,被称为“山菜之王”,是不可多得的野菜美味,蕨菜虽可鲜食,但较难以保鲜,所以市场上常见其腌制品或干品。 之所以有”山菜之王”的名号,除了其营养价值外,应该和它的生长环境苛刻也有关。与别的野菜不同,它不象别的野菜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而是生长在大山里,生长环境得有足够的水分和沙质腐叶土壤,还不能伴生太过茂盛的林下植物;要有足够的光照,阳光照射还不能太强烈。受生存生长的苛刻环境限制,所以就不象别的野菜那么多那么好采了,物以稀为贵嘛!而且口感脆嫩独特,称之为“山菜之王”就理所当然了。据说蕨菜中含有致癌成分,没关系,因为采摘期并不会太长,一、两周后叶子长老了就不能吃了,而且我们也采不到多少,身体攝入量不会很大。当然,吃货长了张馋嘴,也管不了那么多的,呵呵! 掐这种未展开叶的卷芽最好,刚展翅叶的,柄部掐上去嫩脆可断的也可以。 采好后最好尽早用开水焯,存放的时间过长会变老而有柴性。 焯好后放进凉水里泡一泡,可去草腥味。 这下就可以入料成菜了。 按个人口味加料凉拌,菜王可以上桌了。凉晒干品,可以水泡后拌或炒食,也可以下到汤面或其它汤菜中食用。 题外再给大家展示几种蕨类植物片片,可以在闲遐之余讨教一下度娘增加一下对这些远古植物的了解。荚果蕨鞭叶耳蕨过山蕨野雉尾金粉蕨银粉背蕨(六)水芹篇 水芹属于伞形科、水芹菜属。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水芹别名水英、细本山芹菜、牛草、楚葵、刀芹、蜀芹等。为伞形科植物少花水芹的全草。春、夏、秋季采收。 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体无毛.茎直立有分枝,具棱。叶为1~2回羽状复叶,小叶长6~25毫米,生于下部的常卵形,生于上部的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侧生小叶基部偏斜,边缘有钝齿;叶柄长2~7厘米。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无总苞;小花白色,略带紫色晕。双悬果椭圆形,长2~2.5毫米,光滑,淡黄褐色。 生于水边湿地。分布台湾、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辛,凉。 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期,高血压,失眠。 营养价值 水芹菜又叫水芹﹑河芹。它的茎是中空的,叶子呈三角形,花是白色,主要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比如河边和水田。水芹菜有清热解毒、润肺、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利尿、止血、降血压、抗肝炎、抗心律失常、抗菌的作用。我们常吃的有猪肉炒水芹、水芹羊肉饺和水芹拌花生仁。 春季采嫩苗掐去须根,冲先干净可直接炒食,味道真的不错也可焯一下拌凉菜这盘要再放点核桃仁就更好吃了夏、秋两季采茎叶,除了凉拌和炒食外,还可以加肉、鸡蛋等材料做成馅蒸包子、煮饺子。8小时之外,出来走走,接受大自然馈赠的充足氧气、温暖阳光,再顺手带回这般的美味回家,你该会发出”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的感慨了吧!特别声明:本文是三易书院VIP徒友“春天里”大作,版权归作者所有!春天里徒友是真正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值得我们学习! 联系我们: 高立同(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jj/12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国人民开始慌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