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杂病常用药对值得收藏
天下之疾病虽繁多复杂,但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辨清了阴阳就有了大的方向。根据阴证阳证则百病各有主药、主方,而主治药对尤为紧要,药对的应用可增强疗效,相得益彰。 中药药对由两药物组成,是种中药的特殊配伍方法种方法虽来源于药性“七情”,但又有所发展。中药药对不同于单味中药,但又是中药学学术的升华;中药药对不同于方剂学,但又是方剂学的基础,是若干方剂的母方;中药药对不同于治法学,但有些治法学的内容,由此启悟而得。医生若掌握这些内容,无疑能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中风不语药对:皂角、细辛。 .痰气壅盛药对:南星、木香。 .语言謇涩药对:菖蒲、竹沥。 .口眼?斜药对:僵蚕、全蝎。 .手足搐搦药对:全蝎、蜈蚣。 .血虚左瘫药对:川芎、当归。 .气虚右痪药对:人参、黄芪。 .诸风通用药对:防风、羌活。 .伤寒头痛药对:羌活、川芎。 .遍身疼痛药对:苍术、羌活。 .无汗发汗药对:麻黄、桂枝。 .久汗不出药对:紫苏、青皮。 .汗出恶风药对:桂枝、芍药。 .发狂便闭药对:大黄、芒硝。 .发热口渴药对:石膏、知母。 .胸膈膨闷药对:桔梗、枳壳。 .心下痞闷药对:枳实、黄连。 .心中懊憹药对:栀子、豆豉。 .余热虚烦药对:竹叶、石膏。 .痰热不眠药对:枳实、竹茹。 .血热发斑药对:玄参、升麻。 .阳热黄疸药对:茵陈、栀子。 .阴湿厥逆药对:附子、干姜。 .脾胃虚弱药对:白术、山药。 .食积药对:麦芽、神曲。 .肉积药对:山楂、草果。 .酒积药对:黄连、葛根。 .六郁药对:苍术、香附。 .热痰药对:瓜蒌、贝母。 .湿痰药对:半夏、茯苓。 .风痰药对:白附子、南星。 .痰在经络药对:竹沥、姜汁。 .痰在两胁药对:香附、白芥子。 .肺寒咳嗽药对:麻黄、杏仁。 .肺热咳嗽药对:黄芩、桑白皮。 .咳嗽日久药对:款冬花、五味子。 .气喘药对:苏子、桑白皮。 .气滞热痢药对:黄连、枳壳。 .里急后重药对:木香、槟榔。 .气虚白痢药对:白术、茯苓。 .血虚赤痢药对:当归、川芎。 .泄泻药对:白术、茯苓。 .久泻药对:诃子、肉豆蔻。 .霍乱药对:藿香、半夏。 .呕吐药对:姜汁、半夏。 .呃逆药对:丁香、柿蒂;威灵仙、蜂蜜。 .吞酸药对:苍术、神曲。 .嘈杂药对:姜炒黄连、炒栀子。 .痞满药对:枳实、黄连。 .胀满药对:大腹皮、厚朴。 .顺气药对:香附、乌药。 .水肿药对:猪苓、泽泻。 .宽中药对:砂仁、枳壳。 .积聚药对:三棱、莪术。 .提气药对:升麻、桔梗。 .痨热痰嗽药对:竹沥、童便。 .暴吐血药对:大黄、桃仁。 .久吐血药对:当归、川芎。 .衄血药对:枯黄芩、芍药。 .止血药对:京墨、韭汁。 .溺血药对:栀子、木通。 .虚汗药对:黄芪、白术。 .眩晕药对:川芎、天麻。 .痫症药对:南星、半夏。 .健忘药对:远志、石菖蒲。 .惊悸药对:茯神、远志。 .头风痛药对:藁本、白芷。 .牙痛药对:石膏、升麻。 .眼肿药对:大黄、荆芥。 .翳瘴药对:蒺藜、木贼。 .咽喉肿痛药对:桔梗、甘草。 .腹痛药对:芍药、甘草。 .腹冷痛药对:吴茱萸、良姜。 .止诸痛药对:乳香、没药。 .腰痛药对:杜仲、故纸。 .胁痛药对:白芥子、青皮。 .手臂痛药对:肉桂、羌活。 .疝气药对:小茴香、川楝子。 .湿热脚气药对:苍术、黄柏。 .下元虚弱药对:牛膝、木瓜。 .痿痹药对:人参、黄芪。 .遗精药对:龙骨、牡蛎。 .小便闭药对:木通、车前子。 .大便闭药对:大黄、芒硝。 .便血药对:槐花、地榆。 .痔疮药对:黄连、槐角。 .脱肛药对:升麻、柴胡。 .诸虫药对:使君子、槟榔。 .妇人腹痛药对:吴茱萸、香附。 .妇人经闭药对:桃仁、红花。 .妇人安胎药对:条芩、白术。 .妇人难产药对:川芎、当归。 .妇人吹乳药对:白芷、贝母。 .小儿疳积药对:芦荟、莪术。 .便毒药对:穿山甲、木鳖子。 .鱼口疮药对:牛膝、穿山甲。 .臁疮药对:轻粉、黄柏。 .疥疮药对:白矾、硫黄。 .诸疮肿毒药对:连翘、牛蒡子。 .破伤风药对:南星、防风。 .汤火伤药对:白矾、大黄。 .不寐药对:合欢花、夜交藤。 .百日咳药对:何首乌、甘草。 .止咳药对:紫菀、款冬花。 .劫哮药对:豆豉、砒石。 .化痰药对:半夏、川贝。 .止血药对:血余炭、伏龙肝。 .止痒药对:白鲜皮、地肤子。 .祛斑药对:犀角、生地。 .透疹药对:蝉衣、僵蚕。 .清痘药对:紫草、甘草。 .消痈药对:白芷、贝母。 .消食药对:谷芽、麦芽。 .利尿药对:牵牛子、槟榔。 .寒秘药对:半夏、硫黄。 .热淋药对:瞿麦、萹蓄。 .缩尿药对:桑螵蛸、益智仁。 .固精药对:金樱子、芡实。 .固带药对:海螵蛸、茜草。 .安胎药对:黄芩、白术。 .敛汗药对:龙骨、牡蛎。 .开窍药对:菖蒲、远志。 .定悸药对:磁石、朱砂。 .宽胸药对:瓜蒌、薤白。 .强腰药对:杜仲、川断;川断、桑寄生。 .明目药对:决明子、蔓荆子。 .利咽药对:桔梗、甘草;射干、山豆根。 .开音药对:蝉衣、胖大海。 .消瘿药对:海藻、昆布。 .软坚药对:牡蛎、玄参。 .消肿药对:京三棱、蓬莪术。 .通乳药对:山甲、留行子;通草、猪蹄。 .制酸药对:贝母、海螵蛸。(近人) .降脂药对:玉竹、党参。(近人) .降压药对:臭梧桐、豨莶草。(近人) .降酶药对:柴胡、甘草。(近人) .降尿糖药对:苍术、玄参。(施今墨) .降血糖药对:黄芪、山药。(施今墨) .抗癌药对:白鲜皮、白附子。(近人) .抗过敏药对:地骨皮、徐长卿。(近人) .桂枝白芍:调和营卫,解肌发表,外感风寒表虚证。相使。 .柴胡枳壳:升清降浊,调和肝脾,治胸闷腹痛,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相使。 .附子黄芪:温阳益气,固表止汗,治阳虚自汗畏冷。相使。 .良姜香附:温胃、理气、止痛,治肝郁、胃寒、脘腹冷痛。相使。 .茯苓半夏:化痰止呕,治胃中停饮之呕吐。相须。 .茯苓猪苓:治水湿内停之水肿。相须。 .茵陈干姜:温脾胃,散寒湿,退黄,治阳黄。相须。 .当归川芎:养血、活血、止痛,治疗血虚血淤气滞之痛经和产后腹痛。 .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气滞血淤之经闭、食积、症瘕。 .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止痛,治疗血瘀经闭及一切瘀血。 .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治心火偏亢之心悸失眠,肝阳上亢之头痛头晕。 .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治心虚血少之心悸不眠。 .天麻川芎:平肝熄风,去风止痛,治肝阳上抗之头痛眩晕及风湿牙痛,头痛。 .川木香山楂:行气消积止痛,治疗食积胀满及痢疾。 .石昌蒲郁金:化湿浊、开心窍,治湿温浊邪蒙蔽心窍之神昏。 .人参五味子:益气生津,治热病之气阴耗伤之证。 .黄芪防风:补气不敛邪,疏风不伤正,治气虚自汗,虚人外感者。 .枳实白术:脾虚湿停,胃脘痞满。 .升麻枳壳:升脾降胃,运转中焦。 .柴胡得黄芩则寒,附子得干姜则热 .防风得羌活则治诸风,苍术得羌活则止诸痛。 .杜仲合续断,治腰膝酸痛。 .半夏合陈皮,能化湿痰。 .川芎合生石膏,名郁梁丸,治实热上逆头痛。.乌药合益智仁,名缩泉丸,治小便频数遗尿。.柴胡合黄芩,能清肝胆热,疏肝理胆。.升麻合柴胡,能提升中气下陷。.麻黄石膏:清泻肺热平喘,邪热雍肺,咳喘。相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jj/10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方壹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