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资深语文老师,上过的课不计其数。刚上班的时候,赶上了北师大版教材的全面普及,近几年,统编版的教材向着我们款款走来,这套教材螺旋的上升的语文要素,让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加有了抓手。前几天,接到了外出上课的机会,一节是三年级下册的《花钟》,另一节是五年级下册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怎么能将这两节课上的更好一些,落实好编者意图,落实好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给老师们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呢?我将自己的备课上课的心得总结成了三个方法。

备课做好“加法”

“适体而教”是前提。拿到的每一篇课文我们先应该理清它的体裁,不同体裁有不同的教法和侧重点。第一次拿到三年级《花钟》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被他优美的语言给吸引住了:清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多美的文字呀!仔仔细细地读了几遍,它不是一首散文诗,它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中一定更应该让学生来体会它严谨的语言特点和清晰的写作思路。而《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记叙文,需要学生从细节中来品味人物内心的变化。

“瞻前顾后”是保障。对于自己而言,虽然执教这套教材已经三年,但是对于三年级的教材还是不够全面。首先我对于这套教材中提出的四个阅读策略进行了梳理。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的时候就提出了“预测”,四年级的下册向学生进行了“提问”的渗透。三年级的下册刚好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尤其是《花钟》这篇课文学生们看到课题就可以去提问:什么是花钟?花和钟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长期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课文内容提问、从写作方法去提问、联系生活实际来提问。《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文中的“忠骨”指的是谁的遗骨?在他的身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备课时,由远及近,除了理清本册教材或者本学段要训练的阅读策略之外,我们更应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yl/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