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middot本草汇
主题教育抚松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 http://www.fusongzx.com/fsxtc/6825.html 补虚类 补阳药 菟丝子 菟丝子为旋花科寄生蔓草植物菟丝子的干燥成熟果实。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原植物喜生于田边、路旁、荒地、灌丛中; 南方菟丝子寄生于田边路旁的豆科、菊科蒿属、马鞭草科牡荆属的草本或灌木上;金灯藤寄生于草本或灌木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 味甘,性温。归肝、脾、肾经。功效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临床用名有菟丝子、菟丝饼。 《神农本草经》:味辛,平。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汁:去面。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养肌,强阴,坚筋骨,主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药性论》:君。能治男子女人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痛膝冷。又主消渴热中。 《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治鬼交泄精,尿血,润心肺。 《开宝本草》:味辛,甘、平,无毒。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馀沥。口苦,燥渴,寒血为积。 《本草图经》:《抱朴子》取实一斗,酒一斗浸,曝干再浸又曝,令酒尽乃止,捣筛。每酒服二钱,日二服。此药治腰膝去风,兼能明目。久服令人光泽,老变为少。十日外,饮啖如汤沃雪也。 《本草经疏》:菟丝子君,禀春末夏初之气以生,凝乎地之冲气以成,感秋之气而实。故《本经》言其味辛平,《别录》益之以甘者,正雷公所谓禀中和凝正阳之气而结者也,其为无毒明矣。 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辛,迥乎不同矣,学者不以辞害义可也。为补脾肾肝三经要药。 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者,三经而俱实则绝伤续而不足补矣。脾统血,合肌肉而主四肢,足阳明、太阴之气盛则力长而肌健。补脾故养肌,益肝肾故强阴、坚筋骨。暖而能补肾中阳气,故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 口苦燥渴者,脾肾虚而生内热,津液因之不足也,二脏得补则二病自愈。寒血为积者,劳伤则血瘀,阳气乏绝则内寒,血随气行,气弱不能统血以行,久而为积矣。凡劳伤皆脾肾肝三脏主之,肝脾气王则瘀血自行也。 久服明目轻身延年者,目得血而能视,肝开窍于目,瞳子神光属肾,肝肾实则目自明,脏实精满则身自轻,延年可必矣。 简误:肾家多火,强阳不痿者,忌之。大便燥结者,亦忌之。 《本草蒙筌》:味辛、甘,气平。无毒。益气强力,补髓添精。虚寒膝冷腰疼,正宜多服;鬼交梦遗精泄,勿厌频吞。肥健肌肤,坚强筋骨。服之久久,明目延年。茎叶煎汤,小儿可浴。解热毒痱疹,散痒塌痘疮。 《本草乘雅》:参菟从兔,性相类也。服月魄以长生。阴,阳体。阴,阳用也。雷公谓禀中和,以凝正阳之气得其性矣。内经云: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在内阳之守也。互交之机,惟兔丝有焉。设内无阴,则纤微之物,安能受气以生。诚得阴阳内外之枢纽,故主阴阳之气不足,以著绝伤,益气之力,致肌肉若一,成肥健人矣。别录主强阴,此即阳无内守。 局方主真阴不固,此即阴无外使。更主心肾不交,佐以茯苓、莲实,谓菟丝虽具内外上下之机,其所专精,则外与上相亲切。而茯苓者,其精气旋伏于踵,则内与下相亲切。更借莲实之坎满,填离中之虚位,则内外上下及中,各有凭持。 佐以玄参,潜消痘毒,方名玄菟,痘乃受胎之毒,包含至阴之内,仗玄参之玄端,从子半至阴之中,逗破端倪,交互菟丝阳外之阴使,默相化育,内守之阴,不期清净而清净。在外之阳,不期轻升而轻升。只须内外及上下,不必从中之枢键也。 乃若磁朱之会心肾,亦即内外上中及下之机。朱上火,磁下水,非神曲在中之枢,上下不交矣。曲乃肝谷之麦,但木得水浮,肝得水沉,先以半生曲,反佐从下之水,更以半熟曲,越沉而浮,以肝得煮而浮,仍从木相也。然则上下之交,全从中枢互济。 故上下及中,各有所专。唯在熟思精审,以一推十,十推百耳。大都病机不离升降,升降不离上下,上下不离开阖,开阖不离阴阳,阴阳不离内外,其名虽异,总归一元。经云阴内阳守,阳外阴使,能会阴阳之元始,则上下内外,左右前后,一言而终。 《药性解》:菟丝子,味甘辛,性平,无毒,入肾经。主男子肾虚精寒、腰膝冷痛、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沥、鬼交泄精,久服强阴坚骨,驻颜明目轻身,令人多子。山药、松脂为使。 按:雷公云菟丝子禀受中和凝正阳气,故家入补少阳,温而不燥,不助相火。至和至美之剂,宜常用之。 《景岳全书》:味甘辛,气微温。其性能固,入肝脾肾三经。先用甜水淘洗净,浸胀,次用酒渍,煮熟晒干,炒之更炒。 补髓添精,助阳固泄,续绝伤,滋消渴,缩小便,止梦遗带浊余沥,暖腰膝寒疼,壮气力筋骨,明目开胃,进食肥肌,禁止鬼交,尤安梦寐。汤液丸散,任意可用,古人不入煎剂,亦一失也。欲止消渴,煎汤任意饮之。 《本草备要》:平,补三阴。 甘辛和平,凝正阳之气,入足三阴,脾、肝、肾。强阴益精,温而不燥,不助相火。治五劳七伤,精寒淋沥,口苦燥渴。脾虚肾燥而生风热,菟丝益阴清热。 祛风明目,补卫气,助筋脉,益气力,肥健人。补肝肾之效。《老学庵笔记》:予族弟少服菟丝子,凡数年,饮食倍常,血气充盛,忽因浴见背肿,随视随长,乃大疽也。适值金银花开,饮至数斤,肿遂消。 菟丝过服,尚能作疽,以此知金石药不可不戒。昂按:此人或感他毒,未可尽归咎于菟丝也。山药为使。 《本经逢原》:菟丝子去风明目,肝肾气分药也。其性味辛温质粘,与杜仲之壮筋暖腰膝无异。五味之中,惟辛通四气,复兼四味。《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菟丝子、五味子之属是也,与辛香燥热之苦,迥乎不同,此补脾、肾、肝三经要药。 《本经》言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者,三经俱实,而绝伤续,不足补,气力长,令人肥健矣。其功专于益精髓,坚筋骨,止遗泄,主茎寒精出,溺有余沥,去膝胫酸软,老人肝肾气虚,腰痛膝冷,合补骨脂、杜仲用之,诸经膜皆属于肝也。 气虚瞳子无神者,以麦门冬佐之,蜜丸服效。凡阳强不痿,大便燥结,小水赤涩者勿用,以其性偏助阳也。 《本草崇原》:凡草木子实,得水湿清凉之气后能发芽。菟丝子得沸汤之热之气,面有丝芽吐出,盖禀性纯阴,得热气而发也。气味辛甘,后手足太阴天地之气化,寄生空中,丝茎缭绕,故主续绝伤。 《本草求真》:[批]温肾补肝,止遗固脱。 菟丝专入肝肾,兼入脾。辛甘温平,质粘,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得天地中和之气。故书称为补髓添精,强筋健骨,止遗固泄,暖腰温膝,明目祛风,血补则风祛。为补肝、肾、脾气要剂。 合补骨脂、杜仲用之,最为得宜。但杜仲、补骨脂气味辛温,性专趋下,不似菟丝气味甘平,而不重降耳。《老学庵笔记》云:族弟服菟丝子发疽,汪昂辟其或感他毒,不得归咎菟丝。 若服之而见阳强不痿,大便燥结,小水赤涩者,以性主补故也。但菟丝子最难得真,卖者有以水犀草子种出,形象绝似,药肆所贾,多属此物,然服之亦有微功。 《得配本草》:得酒良。薯蓣、松脂为之使。 辛、甘,平。性温。入足三阴经血分。禀中和之气,凝正阳之性,温而不燥。益精髓,坚筋骨。治鬼交泄精,尿血余沥,赤白带浊,腰疼膝冷,去风明目,止泻固精。 得玄参,补肾阴而不燥。配熟地,补营气而不热;配麦冬,治赤浊;配肉豆蔻,进饮食。胃暖则开。佐益智仁,暖卫气;使车前子,治横生;调鸡子白,治目暗。 米泔水,淘洗,酒浸四五日,蒸晒四五次,研作饼,焙干用,补肾气,淡盐水拌炒;暖脾胃,黄精汁煮;暖肌肉,酒拌炒;治泄泻,酒米拌炒。 孕妇,其性滑。血崩,温能行血。阳强,便结,肾脏有火,阴虚火动,六者禁用。 此物无根,假气而生。元精衰者,以此补之,所谓以假治假也。惟茎中寒、精自出者,用此温补之品,精得所养而自止。若缘虚火流遗,服之水益无定,愈补而愈溢矣。 《本草经解》:菟丝子气平,秉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辛甘无毒,得地金土二味,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燥金胃经。气味升多于降,阳也。 其主续绝伤者,肺主津液,脾统血,辛甘能润,润则绝伤续也。 肺主气,脾主血,胃者十二经之本,气平而味辛甘,则气血俱益,故补不足也。 气力者,得于天,充于谷,辛甘益脾胃,则食进而气力充也。 脾胃为土,辛甘能润,土润则肌肉自肥也。 《神农本草经读》:菟丝肺药也,然其为用在肾,而不在肺,子中脂膏最足,绝类人精,金生水也。主续绝伤者,子中脂膏如丝不断,利于补续也。补不足者,取其最足之脂膏,以填补其不足之精血也,精血足则气力自长,肥健自增矣。 久服肾水足则目明,肾气壮则身轻。华元化云“肾者,性命之根也。”肾得补则延年。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辛,平。主续绝伤,子中有丝不断,故能补续筋骨。补不足,益气力,肥健。滑润有脂膏,自能生精益气而长肌肉也。 汁去面。亦滑泽之功。久服明目,轻身延年。生精则目明而强且寿也。子中之最有脂膏者,莫如菟丝。且炒熟则芳香又润而不滑,故能补益肝脾也。 凡药性有专长,此在可解不可解之间,虽圣人亦必试验而后知之。如菟丝子之去面黑干,亦其一端也。以其辛散耶,则辛散之药甚多;以其滑泽耶,则滑泽之物亦甚多,何以他药皆不能去,而独菟丝能之? 盖物之生,各得天地一偏之气,故其性自有相制之理。但显于形质气味者,可以推测而知,其深藏于性中者,不可以常理求也。故古人有单方及秘方,往往以一二种药治一病而得奇中。 及视其方,皆不若经方之必有经络奇偶配合之道,而效反神速者,皆得其药之专能也。药中如此者极多,可以类推。 《本经疏证》:免无雄,阴兽也,然狡狯若猿,窜疾若蛇,则其用皆阳矣。兔,微物也,故诸兽与遇,皆欲得为餐,兔或无可遁,则耸尻伏地,他兽近而搏焉,则环后足以蹄之,他兽多反伤,兔已乘蹄遁,是其绝有力处,深伏于踵,所用之阳皆在是。 菟丝之根,犹其踵也,为四月盛阳所迫,屈蠖之阴,并从阳化,如丝如缕,宣布无方,则犹其狡狯窜疾也。迨至七月感受初阴,遂结为实,实中无他,不过稠黏,丝缕屈曲,蟠绕于中,则犹其抵穴伏处也。阴者阳之种,乃遇阳辄化而宣布; 阳者阴之用,乃遇阴辄屈而归根。是其能联属浮越无根之气,化为生阳以媾于阴,而返本还元,归于窟宅,为不动之阳。故其治可分为四端,曰不激则不化,是别录疗口苦燥渴之义也; 不空则不布,是本经主续绝伤补不足之义也;不媾则不结,是本经主明目益气力肥健,别录主养肌强阴坚筋骨之义也;不遇窟则不伏,是别录主茎寒精自出溺有馀沥寒血为积之义也。 遇阳斯布,即以布为归,遇阴斯屈,便用屈为发,如环无端,正似其丝上结实,实中藏丝,所以为上品要药。虽然,伤寒通脉四逆证之面赤戴阳,茯苓四逆证之身有微热,皆浮越之阳,何不用是物化为生阳而使之归也? 夫太和之元气,固有阴有阳之相播荡而为生化,与驳戾之邪气,亦有寒有热以相激逐而为患害者,乌可同日语,则菟丝者焉能以优柔温润之气,折暴戾严肃之阴而今阳得归耶? 《本草新编》:菟丝子,味辛、甘,气温,无毒。入心、肝、肾三经之药。益气强阴,补髓添精,止腰膝疼痛,安心定魂,能断梦遗,坚强筋骨,且善明目。 可以重用,亦可一味专用,世人未知也,余表而出之。遇心虚之人,日夜梦精频泄者,用菟丝子三两,水十碗,煮汁三碗,分三服,早午夜各一服即止,且永不再遗。 其故何也?盖梦遗之病,多起于淫邪之思想,思想未已,必致自泄其精,精泄之后,再加思想,则心火暗烁,相火乘心之虚,上夺君权,火欲动而水亦动矣,久则结成梦想而精遗。 于是,玉关不闭,不必梦而亦遗矣。此乃心肝肾三经齐病,水火两虚所致。菟丝子正补心肝肾之圣药,况又不杂之别味,则力尤专,所以能直入三经以收全效也。 他如夜梦不安,两目昏暗,双足乏力,皆可用至一二两。同人参、熟地、白术、山茱之类用之,多建奇功。古人云:能断思交,则不尽然也。 或疑菟丝子无根之草,依树木而生,其治病,亦宜依他药而成功,似未可专用也。噫,何论之奇也。夫菟丝子,神药也,天下有无根草木如菟丝子者乎,亡有也。 其治病,有不可思议之奇。人身梦遗之病,亦奇病也,无端而结想,无端而入梦,亦有不可思议之奇。虽《灵枢经》有“淫邪发梦”之篇,备言梦症,而终不得其所以入梦之故。 虽圣人,亦难言也。用菟丝子治梦遗者,以异草治异梦也,乃服之而效验如响,亦有不可思议之奇,吾不意天地间之多奇如此。虽然菟丝治梦遗者何足奇,奇在吾子之发论,余得共阐其奇耳。惟其奇,故菟丝专用以出奇,又胡必依草木共治而后成功哉。 或问菟丝子治梦遗,奇矣,亦可更治他病,能收奇功乎?夫菟丝子,实不止治梦遗也,更能强阳不倒。用一味至二两,煎汤服,则阳坚而不泄矣。或人不信吾方之奇。 不知菟丝子,实神药也,以神通神,实有至理。凡人入房而易泄者,以心君之神先怯耳。心之神怯,则相之神旺矣。相之神旺,则阳易举,亦易倒。心之神旺,则相之神严肃,而不敢犯君,则君之权尊。君之权尊,则令专而不可摇动,故阳不举则已,举则坚而不易倒也。 菟丝子,能安心君之神,更能补益心包络之气,是君火与相火同补,阳安有不强者乎。 况菟丝子更善补精髓,助阳之旺,又不损阴之衰,此强阳不倒之可以无虞,而不至有阴虚火动之失也。虽然铎创此论,宣菟丝子之神奇,非导淫也。倘阳火衰微,服此方,可以获益而种子。设或阴虚火盛,服此方,必有虚阳亢炎之祸,至痨瘵而不可救者,非铎之过也。 《本草分经》:甘、辛,温。入肝、脾、肾。强阴益精,温而不燥。补卫气,助筋脉,祛风进食。治精寒余沥。肾经多火者勿用。 《本草思辨录》:菟丝子汁去面,徐氏不解,叶香岩谓升少阴,徐氏复不信,不知此最易晓耳。菟丝延草木则根断,子中脂膏最足,故补肾精而主升。 面为阳明之脉,而菟丝甘辛而温,能由阳明经上入于面,以施其滑泽之功,面焉得不去,窃愿以此释徐氏之疑。 脾主肌肉,菟丝以寄生根断之性,补益其脾,故能充卫气而肥健,《老学庵笔记》谓久服生疽,其气之温可知矣。 他物补肾,补之而已,此能于补中寓升,故其治精自出溺有余沥,不得以涩剂目之。治消渴,则是化肾中之阴以升其液,亦非滋阴之谓。 《卢氏药物配合阐述》:《本经》: 味甘,微温。 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癫瘕。 久服轻身。 阐述: 气味微甘微咸,得水土之精而成,泻精落地,与地质相合而长,摇取得用,海盐养之,滋肾精补骨髓,有阴阳会合之妙用。 润骨养筋,凡骨空、骨痿、筋痿之疾可治。 男子精气不足不收、女子带下淋滴均可用之。 与枸杞、菟丝子、蒺藜并用,使任癸两水和合,使精气能收,凡男女久不孕育者可用。 与砂仁、附子同用,引气归肾,化精为气,滋润经络,骨节皆得其养。 与葫芦巴、益智、补骨脂并用,补益五脏,脾肾肺之生机化机更能有用。 1.菟丝子具有增强免疫作用,能促进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 2.菟丝子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有改善微循环作用。 3.菟丝子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有治疗作用,能提高动物性活力。 4.菟丝子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5.菟丝子具有抗衰老作用。 6.菟丝子对白内障有延缓形成和治疗作用。 7.菟丝子对肠运动抑制,对离体子宫表现兴奋作用。 8.菟丝子与抗炎类药物组成的制剂对粉刺及脂溶性皮炎有治疗作用。 中医小书童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 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 藁本苍耳子辛夷葱白薄荷 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 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 淡豆豉浮萍木贼石膏 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 栀子夏枯草决明子黄芩 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 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 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板蓝根 青黛贯众鱼腥草败酱草 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 鸦胆子蚤休半边莲土茯苓 熊胆漏芦山慈菇白鲜皮 绿豆生地黄玄参牡丹皮 赤芍紫草水牛角青蒿白薇 地骨皮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大黄芦荟火麻仁郁李仁 甘遂大戟芫花商陆 牵牛子巴豆独活威灵仙 乌头乌梢蛇雷公藤木瓜 蚕砂秦艽防己桑枝 豨莶草海桐皮丝瓜络五加皮 桑寄生狗脊藿香佩兰苍术 厚朴砂仁白豆蔻草豆蔻 草果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 冬瓜皮泽漆车前子滑石 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 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 萆薢茵陈金钱草虎杖 赤小豆附子干姜肉桂 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丁香 花椒荜茇青皮枳实木香 沉香檀香香附川楝子 乌药荔枝核佛手香橼 玫瑰花薤白青木香大腹皮 柿蒂九香虫山楂神曲 麦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 大蓟小蓟地榆槐花 侧柏叶白茅根三七茜草 蒲黄花蕊石降香白及 棕榈炭血余炭藕节刺猬皮 炮姜艾叶灶心土川芎 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 没药五灵脂丹参红花 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 鸡血藤王不留行蟅虫 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 刘寄奴莪术三棱水蛭 虻虫穿山甲半夏天南星 白附子白芥子皂荚旋覆花 白前前胡桔梗川贝母 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 天竺黄海藻昆布海浮石 瓦楞子礞石苦杏仁苏子 紫菀百部款冬花马兜铃 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 石决明珍珠牡蛎代赭石 天麻刺蒺藜牛黄羚羊角 钩藤地龙全蝎蜈蚣僵蚕 朱砂磁石龙骨琥珀 酸枣仁柏子仁远志合欢皮 麝香冰片石菖蒲人参 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 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 大枣饴糖蜂蜜当归 熟地黄白芍何首乌阿胶 龙眼肉鹿茸鹿角胶巴戟天 ▽▽五运六气脉学 针灸 振荡中医经方 腹诊 儿推 艾灸 节气获取干货合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yl/7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不知道的中药炮制如法炮制,方显其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