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镇潜熄风消风散牵正散
镇潜熄风 凡具有镇静安神或平肝熄风作用的药物,统称为镇潜药;由这些药物为主所组成的方剂,统称为镇潜剂。镇潜法就是运用具有镇静潜降作用的方药治疗心神不宁或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症的一种治法。 凡具有平肝潜阳、熄风止痉等作用的药物称熄风药;由这些药物为主所组成的方剂,称熄风剂。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中风、头晕目眩、惊风、癫痫和破伤内,以及热性病热极生风和子痫等病证。 临床应用本类药物时,还应根据病因适当配伍有关药物如因热引起的,配清热泻火药;因痰引起的,配化痰药;因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引起的,配滋补肾阴药。还应注意脾虚慢惊病人,羚羊角、玳瑁等寒凉药当忌用;血虚阴亏病人,又当慎用偏于温燥的全蝎、蜈蚣等。 前人有“诸风掉眩、毕属于肝”之说,故镇潜熄风药多入肝经。本类药物药性多属寒凉而主沉降。 消风散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仁、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一钱[各6g],甘草、木通各五分[各3g]。 风疹,湿疹。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用法:水二盅,煎至八分,食远服。[现代用法:水煎,空腹服。] 方歌:消风散内有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 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服之康。 功用: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病因:风毒之邪侵袭人体,与湿热相搏,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 运用: 1.本方是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方剂。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证治要点。 2.若风热偏盛而身热、口渴者,加银花、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湿热偏盛,胸脘痞满,身重乏力,舌苔黄厚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子等以清热利湿;血分热甚,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加赤芍、丹皮、紫草以清热凉血。 3.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属风湿为患者,均可加减运用。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不宜食辛辣、鱼腥、烟酒、浓茶等,以免影响疗效。 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各6g,全蝎去毒,并生用,各等分3g。 风中经络,口眼斜。 用法: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3g,温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方歌: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 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斜疗效彰。 功用:祛风化痰止痉。 病机: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中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筋肉失养,故见口眼斜,甚或面部肌肉抽动。 运用: 1.方中白附子药性温燥,适用于风痰阻络而偏于寒性者。以卒然口眼斜,舌淡苔白为证治要点。方中白附子和全蝎均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 2.本方为治风中经络,口眼斜的常用方剂。若酌加蜈蚣、天麻、地龙等祛风止痉通络之品,可增强疗效。 3.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等属风痰痹阻经络者,均可加减应用。 注意事项:若属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引起的口眼斜或半身不遂者,不宜应用本方。方中的附子和全蝎均为有毒之品,用量宜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yl/7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针对淘宝买家热点问题怎么设置自动回复内
- 下一篇文章: 淘宝开店最强最全教程来了,S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