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药——泻下药之巴豆

古籍摘要

1、《本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

2、《本草拾遗》:主症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

饮片出处

巴豆,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

别名

双眼龙、大叶双眼龙、江子、猛子树、八百力、芒子。

生长习性

1、生于村旁或山地疏林中,或仅见栽培。

2、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怕霜冻。喜阳光,在气温17-19℃、年雨量mm、全年日照h、无霜期d以上的地区适宜栽培,当温度低于3℃时幼苗叶全部枯死。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宜。

出产地区

产于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区。

性味归经

性味:辛,热。有大毒。归经:归胃、大肠、肺经。

功能主治

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临床应用

1、防治白喉。

2、治疗喉梗阻。

3、治疗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

4、治疗急、慢性肠炎及慢性痢疾。

5、治疗急性阑尾炎。

巴豆附方

1、治寒癖宿食,久饮不消,大便秘: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夜,研,令大热,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千金方》)

2、治痞结症瘕:巴豆肉五粒(纸裹打去油),红曲三两(炒),小麦麸皮一两(炒)。俱研为细末,总和为丸,如黍米大,每空心服十丸,白汤下。(《海上方》)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畏牵牛子。

整理:陆伟辰

排版:陆伟辰

审核:徐璐、侯成淼

扫码







































儿童白癜风病的症状
儿童白癜风病的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yl/6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