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中成药因具有服用方便、口感合宜、质量稳定的特点,在儿科用药方面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又因组分复杂、且有中医辩证论治的要求,成为临床合理用药的难点。

本周为大家科普适用于小儿脾系疾病的中成药,包括腹胀适用类、腹泻适用类、厌食适用类、积滞适用类等。文中所提及的药物我院均可开出,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一、腹胀适用类

多用于腹胀、便秘的患儿。

症见腹部胀满,可伴腹痛、便秘、纳差等。

可促进胃肠蠕动。

1、四磨汤口服液

药物组成:木香、枳壳、乌药、槟榔。

主治:顺气降逆,消积止痛。

用法:日服3次,疗程3-5天。新生儿一次3-5ml;幼儿一次10ml。

体会:适用于腑气不通(实证)的小儿,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或便秘等;适用于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组方行气力量较强,建议中病即止,不建议长期服用。

2、复方丁香开胃帖

药物组成:丁香、苍术、白术、豆蔻、砂仁、木香、冰片,辅料为:尼泊金乙酯、薄荷油、月桂氮卓酮。

主治:健脾开胃,燥湿和中,调气导滞。

用法:外用。一日1贴,3贴为一疗程。置药丸于胶布护圈中,药芯对准脐部(神厥穴)贴12小时以上。

体会:适用于由脾胃虚弱、寒湿困脾所致的腑气不通(虚实夹杂证)的小儿。症见脘腹胀满,腹痛肠鸣,食少纳呆,大便溏泄,嗳气欲呕等。

3、厚朴排气合剂

药物组成:厚朴(姜制)、木香、枳实(麸炒)、大黄。

主治:行气消胀,宽中除满。

用法:于术后6小时、10小时各服一次,每次50ml。服用时摇匀,稍加热后温服。

体会:用于腹部非胃肠吻合术后早期肠麻痹,症见腹部胀满,胀痛不适,腹部膨隆,无排气、排便。组方行气力量较强,建议中病即止,不建议长期服用。

二、腹泻适用类

多用于腹泻的患儿。

症见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可伴见腹痛、呕吐等。

可促进胃肠蠕动。

1、儿泻停颗粒

药物组成:茜草藤、乌梅、甘草。

主治:清热燥湿,固肠止泻。

用法:温水冲服,日服3次,3天为一疗程。1-6月龄每次半袋(0.5克);7月龄至2岁每次一袋(1克);3岁每次2袋(2克);4-6岁每次3袋(3克);7-14岁每次4袋(4克)。

体会:用于湿热内蕴型腹泻(急性期多见)。症见: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或伴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蚕豆病可用)

2、秋泻灵颗粒(5g/袋)

药物组成:马蹄香

主治:理气化湿,健脾止泻。

用法:温水冲服,日服4次。婴儿一次5g,幼儿一次10g。

体会:用于脾虚湿困引起的腹泻(迁延期或恢复期多见)。

3、保济口服液

药物组成:钩藤、薄荷、蒺藜、白芷、木香、广东神曲、菊花、广藿香、苍术、茯苓、厚朴、化橘红、天花粉、薏苡仁、葛根、稻芽。辅料为蔗糖、苯甲酸钠、聚山梨酯。

主治:解表,祛湿,和中。

用法:日服3次,一次10-20毫升,小儿酌减。

体会:用于腹泻合并外感症状的患儿(胃肠型感冒多见)。症见腹痛吐泻,噎食嗳酸,恶心呕吐,鼻塞流涕,发热头痛等。

三、厌食适用类

多用于厌食的患儿。

症见较长时期的食量减少或食欲减退,可伴见腹痛等。

可促进脾胃运化。

1、健胃消食口服液

药物组成: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

主治:健胃消食。

用法:口服,每日2次,2周为一疗程。每次10ml,小儿酌减,在餐间或饭后服用。

体会:用于脾虚挟积的患儿日常保健。蚕豆病可用。

2、醒脾养儿颗粒

药物组成:一点红,毛大丁草,山栀茶,蜘蛛香

主治:醒脾开胃,养血安神,固肠止泻。

用法:日服2次。1岁每次1袋;1-6岁每次2袋;7-14岁每次3-4袋。

体会:用于脾气虚弱的患儿。症见厌食,腹泻,便溏,烦躁多汗等。

3、小儿康颗粒(有杀虫作用比如:乌梅、槟榔)

药物组成:太子参、山楂、葫芦茶、槟榔、麦芽、榧子、白芍、白术、茯苓、乌梅、蝉蜕、陈皮

主治:健脾开胃,消食导滞,驱虫止痛,安神定惊。

用法:温水冲服,日服3次。1岁每次5克(1/2袋);1-4岁每次10克(1袋);4岁以上每次20克(2袋)。

体会:兼有驱虫作用。

四、积滞适用类

多用于积滞的患儿。

症见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大便酸臭等。

可消食化积,理气行滞。

1、小儿化食口服液

药物组成:山楂(炒焦)、神曲(炒焦)、麦芽(炒)、槟榔(炒焦)、三棱(麸炒)、大黄、莪术(醋制)、牵牛子(炒)

主治:消食化滞,泻火通便。

用法:日服2次。3岁以上每次10ml。

体会:使用于食积化热(内热)的患儿。症见纳差,脘腹胀满,口臭,烦躁,大便秘结等。建议中病即止,久服易伤正气。

2、健儿清解液

药物组成:金银花、菊花、连翘、山楂、苦杏仁、陈皮。辅料为:枸橼酸、单糖浆、苯甲酸。

主治:清热解毒,消滞和胃。

用法:口服,日服3次。婴儿一次4ml,5岁以内8毫升,6岁以上酌加。

体会:适用于积滞兼见风热外感的患儿。症见发热,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建议中病即止,久服易伤正气。

-END-

杨向娜主治中医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儿科专业,师从王丽清教授、陈晓刚教授。曾医院、医院、广州中医院工作,具有扎实医学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发热、咳喘、泄泻、厌食及小儿“治未病”调养。曾主持课题《中药“神曲”治疗小儿泄泻60例疗效观察》,参与多项中医儿科相关课题,发表多篇国家级期刊文章。参编教材《中医儿科学》和《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请长按以下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
湖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yl/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