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校庆,百年传承百个名方送健康开窍
百年校庆 百年传承 百个名方送健康 中 药 开窍剂 凡以开窍醒神作用为主,用于治疗窍闭神昏证的方剂,统称为开窍剂。 窍闭神昏之证,多由邪气壅盛,蒙蔽心窍,扰乱神明所致。以神志昏迷,牙关紧闭,两手握固为主症。可分为热闭证和寒闭证。热闭由温热邪毒内陷心包或痰热蒙蔽心窍所致,治宜清热开窍;寒闭由寒湿痰浊蒙蔽心窍或秽浊之邪闭阻气机所致,治宜温通开窍。因此,开窍剂分为凉开剂和温开剂两类。 应用开窍剂,首先要辨清闭证和脱证。邪盛气实之闭证,见有神志昏迷,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脉实有力者,可使用开窍剂。若神志昏迷,兼汗出肢冷,呼吸气微,口开手撒,二便失禁,脉微欲绝,属于脱证,治当回阳益气固脱,忌用开窍剂。其次要辨清证候之寒热,以选用凉开剂或温开剂。对阳明腑实而兼有邪陷心包者,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或先予开窍,或先投寒下,或开窍与寒下并用。 开窍剂多由辛散走窜、气味芳香之品组成,久服则易伤元气,故多用于急救,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孕妇亦当慎用或忌用。本类方剂多制成丸、散剂,不宜加热煎煮,以免药性散失,影响疗效。 安宫牛黄丸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牛黄、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珍珠、朱砂、雄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 功效: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主治:本品可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苏合香丸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苏合香、安息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檀香、沉香、丁香、香附、木香、乳香(制)、荜茇、白术、诃子肉、朱砂。 功效:芳香开窍,行气止痛。 主治:本品用于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风偏瘫、肢体不利,以及中暑、心胃气痛。 理气剂 凡以行气或降气等作用为主,用于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本类方剂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逸者行之”“高者抑之”的原则立法,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气机升降失常可分为气虚、气陷、气滞、气逆四类。气虚证和气陷证的方剂已在补益剂中介绍。理气剂主要适用于气滞和气逆的证候。气滞即气机阻滞,多为肝气郁滞或脾胃气滞,治宜行气以调之;气逆即气机上逆,多见肺气上逆或胃气上逆,治当降气以平之。故理气剂分为行气剂与降气剂两类。 使用理气剂首先应辨清病证的虚实,勿犯虚虚实实之戒。如气滞实证,治当行气,误补则气滞愈甚;如气虚之证,当用补法,误用行气,则其气更虚。其次应辨清有无兼证,若气滞与气逆相兼为病,应分清主次,行气与降气结合应用。此外,理气剂中用药多为辛温香燥之品,易耗气伤津,助热生火,慎勿过剂,或适当配伍益气滋阴之品以制其偏。对于年老体弱、阴虚火旺,或有出血倾向者,或孕妇及正值经期的妇女,均应慎用。 柴胡舒肝丸 出处:《中国药典》 组成:柴胡75g,青皮(炒)50g,陈皮50g,防风50g,木香25g,枳壳(炒)50g,乌药50g,香附(醋制)75g,姜半夏75g,茯苓g,桔梗50g,厚朴(姜制)50g,紫苏梗75g,豆蔻40g,甘草50g,山楂(炒)50g,当归50g,黄芩50g,薄荷50g,槟榔(炒)75g,六神曲(炒)50g,大黄(酒炒)50g,白芍(酒炒)50g,三棱(醋制)50g,莪术(制)50g。 功效:舒肝理气,消胀止痛。 主治: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消,呕吐酸水。 开胸顺气丸 出处:《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组成:槟榔、牵牛子(炒)、陈皮、三棱(醋制)、莪术(醋制)、厚朴(姜制)、木香、猪牙皂 功效:消积化滞,行气止痛 主治:本品用于饮食内停,气郁不舒导致的胸胁胀满,胃脘疼痛 香砂枳术丸 出处:《景岳全书·古方八阵》 作者:张景岳(年-年),本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因善用熟地黄,人称“张熟地”,浙江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组成:枳实(炒)、麸炒白术。 功效:健脾消食,行气化湿。 主治:本品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不化,脘腹痞满。 七制香附丸 出处:《医学入门》 组成:醋香附、地黄、茯苓、当归、熟地黄、川芎、炒白术、白芍、益母草、艾叶(炭)、黄芩、酒萸肉、天冬、阿胶、炒酸枣仁、砂仁、醋延胡索、艾叶、粳米、盐小茴香、人参、甘草。 功效:舒肝理气,养血调经。 主治:本品用于气滞血虚所致的痛经、月经量少,症见胸胁胀痛、经行量少、行经小腹胀痛、经前双乳胀痛,经水数月不行。 图文\网络 编辑\中医学院团委李玥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yl/12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玩转成语先听故事再玩ldquo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