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陶

手作

传承

—大师名匠系列—

TheArtist陈/绍/康

建水美术陶厂原技术副厂长,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建水紫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工艺美术家

Briefintroduction

当代紫陶四大名家之一的陈绍康老师,陈老是建水紫陶唯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绍康,年出生于有千年制陶历史的建水碗窑村一个制陶世家,他自幼便随随父亲学习制陶,当时的建水紫陶主要还是做一些对工艺要求比较低的生活器具,比如;花盆、汽锅、大缸。在60余载的从业实践中,陈老不仅谙熟建水紫陶的整个工艺制作流程,还在紫陶上不断实验创新,如今他的紫陶作品以其奇美古韵的艺术造型和功力深厚的书画装饰独具一格,深受业内人士的赞誉和收藏家青睐。

这把壶型非常少见,传统僧帽壶的改良

结合了僧帽壶和云南少数民族哈尼族的酒壶造型

这种创新的做法非常独特

不仅体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还对紫陶器型工艺做了创意融合

刻填的的部分由建水紫陶最具代表性的

“残贴”艺术和生机盎然的牵牛花图案组成

牵牛花象征意义在于顽强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顽强求生的欲望这才是生命存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牵牛花寓意着勤劳,又叫勤娘子每当凌晨4点左右,牵牛花就开放了

更接近生活气息的牵牛花也体现了一种

轻松自然的生活氛围

同时牵牛花还是一种吉利的花

还能提升家运,招财纳气哟~

背后的“乐得”残贴意表正合己意,因而顺其自然在《礼记·乐记》中有“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对君子而言纵使遇到不好的境遇依旧能做到心怀坦荡

——————何为残贴?

云南“建水紫陶”于清代末期出现了

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装饰艺术

即“残贴”艺术,在建水民间又称“烂简书”

使建水紫陶在我国陶艺领域里独树一帜

也为紫陶成为我国四大名陶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水紫陶“残帖”装饰最早出现在清光绪年间,研究者多据地方志关于王永清“好作‘断简残篇’

“残帖”是传统审美艺术在建水紫陶装饰中的继承和发展,属于美学范畴中的一种特殊形态

残贴是以画残破的文物片段堆栈构成画面

最早出现在明代的鼻烟壶上

它源自中国传统本身

具有三维视觉艺术特点的写实画法

给人以古朴典雅、古色古香雅气横生、耐人寻味的感觉

有人称之为“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

更多紫陶资讯—请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yl/12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