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语:《牵牛花》这篇文章,更让我感受到,文章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没有太多复杂的技巧。娓娓道来的真实生活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生活没有那么多的铁宕起伏,轰轰烈烈。那些片刻的思考、发呆、浏览喜欢书籍的欢乐才是生活。

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花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学得:结构上,写了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对一件事情思考过后的纠偏。有了纠偏行为—描述原来的情况—纠偏后的想法。语言上,句短,结构多变,不能只盯着一种句型使用,比如:只用把字句,被字句……。

仿:把幼儿绘本拿下来,桥梁书一本本铺开,露出其有趣的封面,让孩子第一眼看到它。这是最近的新想法。以往低龄绘本和桥梁书层层叠叠的放着,她总会喜欢拿看起来轻松,字又认识的绘本。每次想引导升级下书籍总要费力推荐,各种引诱,又累效果又不佳。因此把幼儿绘本下架,摞在一旁,远离视线又不至于完全脱离视线。这样应该会好些。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的斑驳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驳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渐渐地,浑忘意想,复可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学得:想写“生之力”。从细细的写藤蔓的各种变化入手。有三个画面。停歇前后的变化;一晚后生长形态变化;一晚后生长长度变化。那么其他如:高兴、愤怒、生气等等这些,描写时同理,不是简单的把情绪说出来,而是通过动作、表情、行为、天气等等来侧面映衬。

学得词语:透出新条、缀着小叶子、停一歇、浑忘意想。

作者思:想要写出自己要表达的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说出来,必然要有很多侧面映衬。通过其他方面的描写,才能让想表达的思想有根。不会读后有“假、大、空”的感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yl/1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