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贫困白癜风患者 https://m-mip.39.net/pf/mip_9316700.html

假苹婆:为梧桐科苹婆属常绿小乔木,苹婆会在7月时落叶,有别于秋冬的落叶,可以叫它做换叶树,由于其结果的时间与中国七姐诞辰相近,故称为七姐果、赛苹婆、鸡冠皮等。叶子呈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钝圆,边全缘,叶柄肿胀。在露地其花期为4-5月份,在温室里3月初就有花。

根、叶:甘,微温。舒筋通络,祛风活血。用于风湿痛,产后风瘫,跌打损伤,腰腿痛,黄疸,外伤出血。

假苹婆的叶片性味辛、温、肝经,能散瘀止痛,可治瘀血疼痛、跌打损伤、肿胀及青紫等。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假苹婆的叶。

功效:散瘀止痛。

主治:治跌打损伤、瘀血疼痛、青紫、肿胀等症。

性味归经:辛,温。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6一12克,冷水煎、亦外洗。

俗话说"人有相似,物有相同"。此话真的一点不假。既然有假苹婆,那么真苹婆又是怎么样的呢?

真苹婆就叫苹婆,又名频婆、凤眼果。它跟假苹婆都同属梧桐科苹婆属亦是常绿乔木,不论外型果实和叶子都很相似,但也不难区别。

假苹婆与苹婆长得很象,但也不难区别:

苹婆的叶子为阔矩圆形至矩圆状椭圆形,比假苹婆的叶子阔得多,长8-25厘米,宽5-15厘米。假苹婆的叶子为椭圆状矩圆形,近披针形,长7-15厘米,宽2.5-7厘米。

苹婆的果实一般每荚有籽1至3粒,大小介于蚕豆与鸽蛋之间,比假苹婆籽大得多。假苹婆果的果实一般每荚有籽5至7粒,大如花生米。

假苹婆

假苹婆,果实多,叶窄

苹婆

苹婆果实少而叶宽

另外,苹婆枝叶比假苹婆更为浓密,几乎不透阳光。

苹婆,梧桐科常绿乔木,又称"凤眼果",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

种子可供食用,种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原产于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在中国广东以南常植栽为庭院树,木材轻韧,可制器具。广东习俗中苹婆果实是七姐诞的祭品,若没有便会用假苹婆果实代替。由于苹婆年产量少,加上祭祀习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种植的果园,只有零星种植。

性味

甘,温。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甘,温。"②《生草药性备要》:"甘,平。"

功能主治

止痢。主治痢疾。

种子(凤眼果):甘,温。温胃,杀虫。用于虫积腹痛,翻胃吐食,疝痛。

果荚(风眼果壳):平,淡。用于中耳炎,血痢,疝气;外用于痔疮。

壮药:美果囊,美难:根治胃溃疡;树皮治哮喘《桂药编》。

傣药:湾洪(西傣):根茎治胃痛,胃肠炎,痧症,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滇省志》。湾洪(西傣),蛮呼阿(德傣):根治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风湿性腰腿痛,类风湿性关节炎,胃痛,胃肠炎,痧症。腹泻,红痢《滇药录》。

①姚可成《食物本草》:"治脏腑生虫及小儿食泥土,腹痛,癖块积硬。养肝胆,明目去翳,止咳退热,解利风邪,消烦降火。"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生天婆究(小儿烂头疡)煅存性,开油搽;消热气,煲肉食。"

用法用量

果壳0.5~1两,水煎调糖1两服。选方

①治腹中蛔虫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罗晃子、牵牛子各七枚。水煎服。

②治翻胃吐食,食下即出;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罗晃子七枚。煅存性,每日酒调下方寸匕,服完为度。

③治疝痛:罗晃子七个。酒煎服。(选方出姚可成《食物本草》)

禁忌

脾虚便泄者禁服。

以上图文部分来自网络

来保亭吃什么?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sy/1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