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苹婆果到底为何物
作者:深圳医院黃嘉欣 《西游记》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五圣成真中记载: 门悬彩绣,地衬红毡。异香馥郁,奇品新鲜...数种奇稀果夺魁,橄榄林檎,苹婆沙果。无般不备,无件不齐。 文中可以看出当唐三藏师徒取经回来,唐太宗设盛宴招待,苹婆沙果就是其中佳肴之一,下面我们就谈一下此珍贵果子。 苹婆果 是 何 物 苹婆果又名凤眼果、罗晃子、九层皮、频婆果、富贵子、七姐果和潘安果,苹婆的名称最早出自《南海志》。 《思恩府志》:罗晃子,俗名九层皮,形类蚕豆可茹,味如煨栗。外有黑光,连肉有皮九层,故名。产于山树(林)中。 清人吴震方于所撰成的《岭南杂记》中,对苹婆有如下的描述:“频婆果,如大皂荚,荚内鲜红,子亦如皂荚子,皮紫、肉如栗,其皮有数层,层层剥之始见肉,彼人詈厚颜者,曰苹婆脸。” 此果子撕开种子表皮可见一层黏膜,果中有黑色的种子,呈现椭圆形或球形,裂开像凤眼,这即“凤眼果”名字的由来。 苹婆果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版权:徐克学 苹婆果隶属于梧桐科苹婆属的常绿乔木植物苹婆的种子。 该植物自然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南部、福建东南部、云南南部和台湾,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均有种植,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中药大辞典》记载苹婆种子味甘性温,具有和胃、杀虫等功效,用于治疗翻胃吐食,虫积腹痛,疝痛等症。 苹婆果壳性平味淡,内服用于中耳炎,血痢,疝气,外用于痔疮。 苹婆果花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版权:徐晔春 苹婆果的 混 淆 品 还有一种假苹婆果,是梧桐科苹婆属常绿果树假苹婆的种子。 该植物又名鸡冠木、赛苹婆、山木棉,为苹婆属中分布最广和数量最多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粤、桂、滇、黔、川地区,多见于华南野间、山谷溪旁,在国外越南、缅甸、老挝、泰国也有分布。 假苹婆一般以叶入药,中药名为红郎伞。性温味辛,具有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肿痛。而其果一般作为食用和榨油。 虽然假苹婆果与苹婆果的外形有点相似,但是苹婆的果实一般每荚有籽1至3粒,大小介于蚕豆与鸽蛋之间,比假苹婆籽大得多,吃起来像板栗;而假苹婆果的果实一般每荚有籽5至7粒,大如花生米。并且功效也不一样,所以要注意区分。 假苹婆果 假苹婆果花 苹婆果的 现 代 研 究 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苹婆种子 ■淀粉含量为60.42g/gFW; ■蛋白质含量为20.32g/gFW; ■脂肪含量为2.18g/gFW; ■氨基酸含量为2.36g/gFW; ■铁含量为.86mg/gFW; ■维生素C含量为.00μg/gFW; ■总酚含量为.84μg/mL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开发利用。 李一伟等对苹婆种胚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苹婆种胚营养成分以淀粉和蛋白质为主,并含有丰富的脂肪、维生素、多酚、氨基酸和微量元素(Ca、Fe和Zn),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维生素。 苹婆果 图片来源:中国植物图像库版权:徐晔春 苹婆果的 药 用 与 食 疗 苹婆果成熟后煮熟即可食用、制作糕点、煲汤或作烹饪配菜等,味似板栗,在广东常作为名肴配料,如苹婆仁烧肉、苹婆仁烧鸡,被誉为高级宴席名菜。 下面列举几个关于苹婆果的治疗药方和菜谱: 治腹中蛔虫上攻,心下大痛欲死,面有白斑: 苹婆果和牵牛子各七枚,水煎服。 治翻胃吐食,食下即出; 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苹婆果七枚,煅存性,每日酒调下方寸匕,服完为度。 治疝痛: 苹婆果七枚,酒煎服。 治疗伤口出血: 把果壳煅烧后研成细末,敷于伤口处。 治疗血痢: 将果壳与蜜枣、陈皮煎服。 有效缓解痔疮疼痛、出血等症状: 单独用果壳煎水作外洗剂。 治疗小儿疳积: 猪瘦肉克、苹婆果7-10个,去壳,加清水适量煲汤,以食盐调味,饮汤食苹婆果和猪瘦肉。 苹婆果焖鸡 ——和胃消食 材料:鸡半只,苹婆果克,姜3片,蒜片2瓣,酱油3汤匙,蚝油1汤匙,白酒、白砂糖、生粉各1/2汤匙。 做法: ①鸡洗净剁块,加入酱油、蚝油、白酒、生粉,拌匀,腌制15分钟; ②锅烧热倒入适量油,放蒜片、姜片,煸至金黄,倒入鸡块,大火炒至变色后,倒入苹婆果,加2碗水大火烧开,调中火焖20分钟即可。 凤眼果莲子雪耳糖水 ——温胃健脾,补气养阴 材料:苹婆果克、莲子克、雪耳50克,鸡蛋两个,红枣5枚,糖适量。 做法: ①苹婆果去皮,鲜莲子去壳去莲子心,红枣去核,雪耳泡发,洗净撕成小块,鸡蛋煮熟去壳,将以上材料一起放在锅里加适量的水,煲一个钟; ②放入冰糖,待糖完全融化即可。 苹婆全身都是宝 除了苹婆的种子,其木材坚韧性十足,可用于家具、箱盒的制作及一般建筑材料,且质量轻亦可做乐器; 树液中含梧桐胶,是用途广泛的工业原料; 树皮纤维含量为36%,可代替麻制绳索或织麻袋,亦为造纸原料。 苹婆叶片大,两面光洁,两广人喜欢用其叶包粽子,裹糍耙。 苹婆全身都是宝,是一种集观赏、药用、食用价值于一体的古老树种,有“木本粮食”之称。苹婆虽好,但也有禁忌的,《中华本草》:脾虚便泄者禁服苹婆果。 文章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用于公益传播。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本文为“PSM药盾公益”原创如需转载,请留言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医院张诚光 二审专家:医院胡松 参考文献 1、徐祥浩.中国梧桐科植物的种类及其经济意义[J].广西植物,(02):-. 2、陈文树.苹婆树[J].花卉,(06):9-10. 3、赖志坚.苹婆树的利用价值、栽培技术及发展前景[J].乡村科技,,11(35):56-57. 4、冯国楣,李恒,徐祥浩,等.中国植物志第四十九卷第二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 5、谢宗万,范崔生,朱兆仪.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徐晔春,朱根发.种观赏植物原色图鉴[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7、任惠,周婧,李一伟,韦持章,陆玉英,卢艳春,罗瑞鸿.苹婆种子营养及抗氧化活性[J].植物科学学报,,31(02):-. 8、李一伟,陆玉英,陈香玲,任惠,苏伟强,刘业强,罗瑞鸿.苹婆(SterculianobilisSmith)种胚营养及保健性评价(英文)[J].南方农业学报,,43(05):-. 9、冯文星,徐雪荣,雷新涛.极具开发潜力的热带干果果树资源—苹婆[J].中国种业,7(03):67-68. -END- 搜苹婆相关的文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jj/12458.html
- 上一篇文章: 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皆能利湿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