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畏属于中药配伍禁忌范畴,其主要药物范围来自于十九畏歌诀,但十九畏药物之间的关系历代各有其特点。本文通过梳理汉代至年间部方书文献,以及北齐至年间90部本草文献有关十九畏药组之间关系的记载,分析探讨十九畏药物间关系的衍化。其中方书文献中宋代《活人事证方》是较早载有十九畏内容的医籍,本草文献中有37本的记载涉及到十九畏药物间关系。

1、十九畏中药物记载

根据现存十九畏歌诀,十九畏共涉及19味药物,10组配伍禁忌药对: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川乌、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这些药物最早被记载的年代可能提示了十九畏形成年代的上限,其中硫磺、朴硝、石脂、狼毒、巴豆、犀角、人参见载于《神农本草经》,年代不晚于东汉;水银最早载于《五十二病方》,年代不晚于西汉;根据《中华本草》中记载,牵牛子、密陀僧最早载于《雷公炮炙论》,年代不晚于公元五世纪的刘宋时期;丁香、郁金、牙硝最早载于唐代甄权的《药性论》;肉桂一名被正式收载于唐代的《新修本草》;荆三棱作为药品名正式收录是在唐代的《本草拾遗》;砒霜首载于唐代《日华子本草》;乌头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至宋代《宝庆本草折衷》始将草乌分离开来,川乌、草乌皆最早载于侯宁极《药谱》;五灵脂最早载于宋代的《开宝本草》。由现有文献资料可知,十九畏中最晚被正式收录的药物是五灵脂,时间在《开宝本草》成书时期的宋代(公元—年),故推测十九畏的形成可能不早于这个时期。2、十九畏各药组关系分析十九畏各药组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所涵盖的意义范围并不局限于“相畏”这一概念上,据历代文献记载,除了有些以“畏”作为描述药物间关系外,其他还有以恶、反、忌、制来描述药物间关系,这些描述皆与药物禁忌关系相关。2.1十九畏的畏恶关系分析《神农本草经》中所述七情相畏在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有详细解释,相畏属于“有毒宜制”的概念[1]18,但是现今学界公认的十九畏之相畏则包含了禁忌的含义。根据历代本草文献的记载,以下药物明确记载了药物相畏关系。1)硫磺(石硫磺)-朴硝药组:所载文献有北齐《雷公药对》(辑复本),明代《本草纲目》《本草原始》《雷公炮制药性解》《炮制大法》《本草征要》《本草乘雅半偈》,清代《本草汇》《得配本草》《要药分剂》,以及日本稻生宣义所著《炮炙全书》。《神农本草经》载硫黄“味酸,温”,朴硝“味苦寒”,二者性味相反。南宋方书《活人事证方》“十八反歌”中有“硫磺本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伶俜”两句,其他文献记载的歌诀则为“硫磺原是火之精,朴硝一见便相争”,“争”与“俜”韵虽相近,但细究其二者含义却各有偏重,“伶俜”有残落、凋零之意,偏于指代一方对另一方产生的制约作用,而“相争”则表现出了二者相互影响,共同对双方产生制约作用,说明一种情况下朴硝有破坏或制约硫磺效应的作用,另一种情况下硫磺与朴硝配伍会削减药效。2)水银-砒霜(砒石)药组:所载文献有北齐《雷公药对》(辑复本),明代《本草纲目》《本草原始》《雷公炮制药性解》《炮制大法》,清代《本草易读》《本草从新》《得配本草》《本草撮要》,以及《炮炙全书》。《神农本草经》载水银“味辛,寒”,《日华子本草》载砒霜性“暖”,二药性味相反,且同为有毒之品,两者同用或可毒性剧增,实验研究亦显示,两者配伍毒性成分共存,其毒性更强[2]。3)丁香-郁金药组:所载文献有明代《本草纲目》《药鉴》《本草原始》《炮制大法》《本草征要》《本草乘雅半偈》,清代《本草述》《本草汇》《本草择要纲目》《本草备要》《本草从新》《本草求真》《本草述钩元》《本草撮要》,以及《炮炙全书》。《证类本草》载丁香“味辛,温”,郁金“味辛苦,寒”,两者药性相反,同用或可相制约其性,如有报道称二者配伍后其有效成分挥发油组分溶出减少[3]。4)朴硝-京三棱(三棱)药组:所载文献有明代《本草纲目》《药鉴》《本草原始》,清代《本草汇》《本草择要纲目》《得配本草》《要药分剂》,以及《炮炙全书》。《神农本草经》载朴硝“味苦寒,……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证类本草》载京三棱“味苦平,……主老癖癥瘕结块”,二者均有除癖逐积的功效,但实验显示,二者配伍则双方的药效均降低[4]。5)狼毒-密陀僧药组:所载文献有北齐《雷公药对》(辑复本),明代《本草纲目》《本草原始》《本草乘雅半偈》,清代《得配本草》《本草分经》。《神农本草经》载狼毒“味辛,平,……破积聚”,《证类本草》载密陀僧“味咸、辛,平……主久痢”,两药一破一收,性味同而功效反,实验研究亦表明,二者合用后药效降低[5]。6)人参-五灵脂药组:所载文献有北齐《雷公药对》(辑复本),明代《本草蒙荃》《本草纲目》《药鉴》《本草真诠》《本草原始》《炮制大法》《本草征要》,清代《本草备要》《本草从新》《得配本草》《本草求真》《药性通考》《本草撮要》《本草易读》《本经逢原》,以及《炮炙全书》。《本草化义》载五灵脂与人参“同用损人”,在流传的诸多版本的十九畏歌诀中,《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和《药论》中的歌诀都以“最怕”来描述二者关系,强调二者不宜配伍。7)川乌(草乌、附子、乌头、侧子、乌喙)-犀角药组:所载文献有明代《本草纲目》《药鉴》《炮制大法》《神农本草经疏》《本草征要》,清代《本草汇》《本草备要》《本草从新》《得配本草》《本草求真》《要药分剂》《本草撮要》,以及《炮炙全书》。《神农本草经》载犀角“味苦,寒”,乌头“味辛,温”,二者性味相反,据药理实验研究显示,川乌、草乌与水牛角(犀角替代品)配伍后对镇痛、抗炎及一些免疫调节等效应均有降低[6-7]。8)官桂(肉桂、桂皮)-赤石脂(石脂)药组:所载文献有明代《本草纲目》《药鉴》《炮制大法》《本草征要》《本草乘雅半偈》,清代《得配本草》。9)牵牛-巴豆药组:所载文献有明代《药鉴》《雷公炮制药性解》。《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七情相恶属于药物配伍禁忌一类,“勿用相恶、相反者”[1]18;《本草经集注》有云:“相反为害,深于相恶,彼虽恶我,我无忿心,……有以相制伏故也”[8]10-11,虽也有合用不宜之意,但合用增加毒性的程度弱于相反。根据历代本草文献,明确载有“相恶”关系的药组有:五灵脂-人参药组,所载文献有明代《本草纲目》《炮制大法》《本草征要》《药品化义》,清代《本草易读》《本草述》《本草汇》《本草择要纲目》《本草新编》《本草备要》《本草从新》《得配本草》《本草求真》《要药分剂》《本草述钩元》《本草撮要》及日本《炮炙全书》;犀角-乌头(川乌、草乌、附子、侧子、乌喙)药组,所载文献有明代《本草纲目》《炮制大法》《神农本草经疏》《本草征要》,清代《本草述》《本草汇》《得配本草》《要药分剂》《本草述钩元》及日本《炮炙全书》;巴豆-牵牛药组,所载文献有明代《本草纲目》《炮制大法》,清代《得配本草》;芒硝-三棱药组,所载文献仅清代《本草易读》一部。文献中记载十九畏药物有相畏关系的药组数量较多,其相畏的涵义,诸家本草并未明确阐述究竟是属于七情中的相畏还是有配伍禁忌意义上的相畏。对比十九畏药组中有相畏、相恶关系的文献,发现明清时期对于人参-五灵脂与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天雄、乌喙、侧子)-犀角这两对药组的描述皆是人参畏五灵脂,五灵脂恶人参;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天雄、乌喙、侧子)畏犀角,犀角恶乌头(川乌、草乌、附子、天雄、乌喙、侧子),可见相畏与相恶已经成为对举关系。《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曰:“彼所畏者,我必恶之;我所恶者,彼亦畏我”[9]。可以看出,宋代以后十九畏的相畏已经逐渐脱离了七情中相畏的意义,不再与相杀互为对举关系,而与相恶成为对举关系,共同代表配伍禁忌关系,上述本草文献的记载可以印证此现象。2.2十九畏与七情相反异同分析《本草经集注》云:“相反者,则彼我交仇,必不宜合”[8]94。现代研究认为,相反配伍具有“增毒减效”的作用。南宋《活人事证方》将十九畏内容冠以“十八反歌”进行记载,这可能是现存较早将十九畏与相反联系在一起的记载。历代本草文献大多记载了巴豆-牵牛相反,除见辑复本《雷公药对》,主要集中在明清时期,如明代《本草蒙荃》《本草纲目》《本草真诠》《本草原始》《本草乘雅半偈》,清代《握灵本草》《本草述钩元》《本草分经》《本草易读》,还有《炮炙全书》。由此可见,巴豆-牵牛这对药组在十九畏中有可能属于配伍禁忌中的相反关系。《神农本草经》载巴豆“味辛,温”,《本草经集注》载牵牛子“味苦,寒”,二者性味相反,且均为有毒之品,实验研究发现,二者合用后泻下作用增强,而抗炎和免疫作用减弱[10]。其余药组也有零星记载,如《本草品汇精要》《本草分经》记载石硫磺(硫磺)-朴硝(芒硝)相反,《本草品汇精要》记载了狼毒-密陀僧、乌头-犀角、水银-砒霜、丁香-郁金、肉桂-石脂相反。2.3十九畏与相忌药对的分析相忌在历代医籍文献的记载中多表示药食及食物禁忌,相忌关系的药组有:肉桂-赤石脂,所载文献有辑复本《雷公药对》,元代《饮食须知》,明代《本草纲目》《炮制大法》,清代《本草汇》《本草从新》《本草求真》《要药分剂》《本草述钩元》《本草述》《本草害利》《本草撮要》,日本《炮炙全书》。肉桂-赤石脂药组有相忌关系的记载最多,其中元代贾铭所撰写的《饮食须知》颇值得注意,此书约成书于公元—年,是一部有关食物禁忌的专著,这说明十九畏的内涵不仅限于药物间的关系,还延伸至药食禁忌的领域,相比较其他药组,肉桂-赤石脂药组有配伍禁忌关系的文献记载年代稍早,最迟在年。《新修本草》载肉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神农本草经》记载石脂“味甘,平,主泄利,肠癖脓血”,二者功用一温通一收涩,药效一下行一上行,相关动物实验显示,两者配伍后可有食欲不振、蜷缩的表现[11]。另外,多数本草文献在记载“桂忌石脂”的同时,还记载有“忌生葱”,更早时期的本草甚至只记载了“忌生葱”的内容,如《本草经集注》中即有相关记载,汉唐间的方书诸如《肘后备急方》和《小品方》在桂类药物的方后注也有“忌生葱”的记载;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有“桂得葱则软”[8]93,提示生葱可能对桂类药物的药效有所影响。由此可推断,古代医家可能最初只了解到桂类药物与生葱不宜同用,后来随着医学实践的不断进步逐渐了解到桂类药物与石脂也不宜同用,虽然何时将石脂和生葱同时列为与桂类药物相忌的时间尚不可考,但从中可大致看到古代医家从药食禁忌到药物禁忌在认识上的衍变。此外尚有《本草约言》记载人参-五灵脂相忌,《本经逢原》记载犀角-乌附相忌。

3十九畏与炮制的相关性十九畏歌诀反映出配伍禁忌具有炮制相关的特点。宋代《活人事证方》卷首附有“十八反歌”,内容与现今通行的十九畏歌诀内容相近,后世流传最广的是明代《医经小学》记载的十九畏歌诀,《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古今医统大全》《药鉴》《药论》《本草汇》中也有十九畏歌诀的记载,内容与格式大体相同,只是遣词略有差异。这些歌诀中,记载于14世纪之前的歌诀(《活人事证方》《医经小学》《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体例上均为八句式,记载了“大凡修合看逆顺炮爁炙爆/煿要精微(炮制辛勤要细微)”,说明十九畏的禁忌关系包括了炮制相关特点,主要指出的是配伍禁忌中适当的炮制非常重要。如《本草述》中记载丁香,有“不可见火,畏郁金”[12]置于“修制”条下。但记载于16世纪以后的十九畏歌诀中,有两首(出自年《药鉴》与年《药论》)为六句式,相较于其他歌诀,无“大凡修合看逆顺炮爁炙爆/煿要精微(炮制辛勤要细微)”,从中可推测,明清两代更为强调十九畏药物的配伍关系,强调炮制的比重有所下降。综上所述,十九畏药物间的关系经过长时期的衍化,随着本草学的发展,对药物配伍禁忌关系的认识逐渐深入,十九畏的相畏与七情相畏有所区别,十九畏的相忌涉及药食禁忌关系,十九畏的相反主要出现在明清的多部本草著作中,显示十九畏的禁忌关系也更为复杂;且诸多版本的歌诀提示十九畏配伍禁忌尤其重视修合顺逆的炮制方法。

怡神通肽享康是世界唯一中医靶向康复疾病的肽类调理品,激活自体荷尔蒙、打通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调整内分泌、润肠通便、生精髓、美容养颜、提高睡眠质量,增加自身免疫力!(全国统一价:元/桶)

北京华荣国医科技有限公司

BeijinghrguoyiTechnologyCo.,Ltd.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十一年专注白癜风医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jg/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