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菌子美味莫乱吃三天时间,我院已
专家提醒:蘑菇(龙山人俗称菌子)中毒事件频发!中毒尚无特效解毒药,采食要谨慎! 随着闷热的天气和充沛的雨水,野生蘑菇如雨后春笋般,大量生长。都说野生蘑菇纯天然无污染且味道鲜美,堪称“山珍”! 但是 看了下面这二起悲剧,你还敢乱吃吗? 因为它 我院三天时间就收治了7名蘑菇中毒的患者 7月2日上午,龙山县石羔镇双龙村村民食用野生蘑菇后,夫妇俩全部中毒,年龄均50多岁。 7月3日夫妇俩收住我院肾病消化科,经积极抢救无明显好转。 7月4医院治疗,女性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男性患者目前仍未脱离危险。 7月4日上午8点,龙山县桶车乡义比村村民食用野生毒蘑菇后,一家五口中毒,发病10小时后入院,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才1岁零8个月,医院治疗,年龄最小的告病危 7名中毒患者的症状相似: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特别是第一起中毒事例,夫妇俩一天时间腹泻呕吐达60余次。 患者提供的食用毒菌样品 化验结果:7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心功能损害,夫妇俩肝、肾、心功能损害尤为严重。 通过患者提供样品:疑鹅膏菌中毒 灰花纹鹅膏内所含的毒素主要是肽类毒素,会损害人的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和肾脏。 据说:只要误食这种蘑菇50克,就可使一个成年人死亡。 野生蘑菇口感鲜美滑嫩,多数人都爱吃,因误食野生蘑菇而酿成的悲剧屡见不鲜,肾病消化科张介琴主任每年都会收治十几例中毒患者,如今是谈菌色变,不管什么场合,如何美味,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不采不购不食” 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毒蘑菇的特效药,比起早期催吐、洗胃、导泻、透析减少毒素吸收、对症支持治疗等,收住手、管住嘴,不采不吃才是正确方式。 毒蘑菇又称毒蕈,我国毒蘑菇有种左右,常引起人严重中毒的有10种。分别是: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伞、秋生盔孢伞、鹿花菌、包脚伞、毒粉褶菌、残托斑毒伞等。在湖南,80%以上的中毒死亡是由鹅膏菌属中的种类所引起。 毒蘑菇到底有多毒 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死亡。食用毒蘑菇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目前,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 张介琴主任提醒: 如何预防野生蘑菇中毒 切勿随意采、食野生蘑菇。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随意采食野生蘑菇,以免发生意外,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有食用野生蘑菇习惯的消费者,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蘑菇。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食用。 发生中毒时如何处置 一旦发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类似中毒症状,应尽快排出毒物,如催吐、洗胃等,医院对症治疗,最好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的样本,或留存毒菌影像,送有关部门鉴定,这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订合适的治疗方案。 另外,张介琴主任还特别提醒,像肝损型急性菌类中毒患者的治疗可能存在假愈期,即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治疗后,症状逐步缓解甚至消失,但患者的病情在短时间内可能迅速恶化,进而对肝肾造成更大的危害,建议初期症状缓解后,仍住院观察数日。 专家名片 张介琴:肾病消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消化、肾内和急诊医学二十余年,主攻各种急危重症如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肾病综合征等内科疑难急危重病的临床诊治。 坐诊时间:周二全天(门诊部一楼:诊室,肾病消化科) 滕朝晖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jg/2855.html
- 上一篇文章: 种常用中药药名释义,建议收藏
- 下一篇文章: 中药的性味功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