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峻下逐水药之牵牛子中药知识
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润滑大肠,以泻下通便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泻下药。 本类药为沉降之品,主归大肠经。主要具有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胃肠积滞和燥屎等。或有清热泻火,使实热壅滞之邪通过泻下而清解;或有逐水退肿,使水湿停饮随大小便排除,达到去除停饮,消退水肿的目的。部分药还兼有解毒,活血祛瘀等作用。 泻下药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部分药还可用于疮痈肿毒及瘀血证。使用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时,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当慎用;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根据泻下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及峻下逐水药。 峻下逐水药 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能利尿,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适用于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邪盛证急之证。 本类药有毒,攻伐力强,易伤正气,临床应用当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使用时常配伍补益药以保护正气。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同时还要注意本类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牵牛子 最早记录于《名医别录》。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或圆叶牵牛的干燥成熟种子。气微,味辛、苦,有麻感。以粒大、饱满者为佳。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 1.水肿胀满,二便不通 本品苦寒,其性降泄,能通利二便以排泄水湿,其逐水作用较甘遂、京大戟稍缓,但仍属峻下逐水之品,以水湿停滞,正气未衰者为宜。 2.痰饮积聚,气逆喘咳 本品能泻肺气,消痰涤饮,用治肺气壅滞,痰饮咳喘,面目浮肿。 3.虫积腹痛 本品能杀虫攻积,并可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以排除虫体。治蛔虫、绦虫及虫积腹痛者。 煎服,3~6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8岁 封面 云少 编辑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jg/2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