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上一期的话题,说说失眠的第二部分

二、内热导致的失眠

人只要有内热就会心烦,心烦就不得眠。

内热失眠主要与如下几种:

1、心肺热导致的失眠

心肺发热用体温计是量不出来的,它是一种内热。从舌像看一般舌尖是红的,有的舌尖会凸出来。舌头的前半部分会鼓起来,会发红。人感到很烦、感到烦热,心神被烦热所扰,不得安宁,故失眠。特点是入睡难。

此症有两个方子可供选择。

一个是栀子豉汤。处方:栀子12克、豆豉15克。

一个是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处方:黄连四两(12g)、黄芩二两(6g)、芍药二两(6g)、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9g)。鸡子黄就是鸡蛋黄,属阴,可大补阴液。用法是汤药煮好后,倒出来凉到40度左右,再把蛋黄倒入汤中搅拌均匀,千万不能把蛋黄烫熟做成蛋花汤,那就没效了。

心肺有热,又心阴虚重的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

2、胃热导致的失眠

黄帝内经讲,胃不和则卧不安。如果吃热性的食物太多,晚上吃大鱼大肉、烤串、麻辣烫,喝很多白酒,胃就会生热。感冒治疗不当也会造成胃热。胃热就会扰心,使心神不宁。夜里心神就会跑出来,所以就会失眠。胃热的人一般会口臭、便秘。舌头中间很红或鼓起来,有黄厚苔。

治疗这种失眠,就得清胃热。清胃热比较有效的方子就是平胃散加三黄泻心汤。我的习惯用量是:厚朴15克、苍术15克、陈皮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12克、生姜12克、大黄12克、黄芩15克、黄连10克。

成药用清胃丸效果也还可以。它是由大黄、芒硝、黄芩、滑石、牵牛子、羌活、胆南星、槟榔、白芷、木通组成。能清热泻火。

3、胆热导致的失眠

胆气和胃气一样都是向下走的。如果胆里有了湿热或者有胆结石、胆囊炎等阴实证,胆气就会上逆。其表现就是早上口苦、夜里23—1点会无缘无故的醒来,几乎天天如此。

胆为相火,胆有问题胆火就不正常,必然会扰乱心火,心火乱心神就乱,必然失眠。

这种失眠的治疗原则是,有阴实证的先治阴实证,把胆结石、胆囊炎等治好了。失眠也就好了。

如果没有阴实证,只是早上口苦失眠的,一般用小柴胡汤加清湿热的药就行。我的习惯用方是:柴胡24克、黄芩15克姜半夏15克、生姜15克、党参15克甘草(炙)12克、大枣十二枚(擘),栀子15克、白芍15克。

湿气重加茵陈20克。

失眠重加夜交藤15克、合欢皮15克。

烦躁加龙骨牡蛎各30克。

如果肚子按着硬、便秘,有大柴胡证的,就得用大柴胡加味。

4、肝热—肝火旺导致的失眠

前面讲了肝阴虚,也有火,但那是虚火。而这个肝火旺不是虚火而是实火,就是肝的气太多了,升发的力度太大了,气多了便是火。所以呈现出肝阳上亢的状态,动不动就发无名火。肝火上扰心神,心神不安于是就失眠。这种情况就要用龙胆泻肝丸。把肝火泻掉,人就舒服了,也就睡着觉了。现在龙胆泻肝丸已有成药。但是这个药比较寒凉,胃寒的人要慎用。经方用小柴胡汤加栀子、白芍等就行,比较平稳。处方:柴胡24克,黄芩12克,清半夏15克,生姜10克、党参15克、炙甘草12克、大枣10枚、栀子15克、白芍15克、大黄10克、黄连8克。

治疗失眠还有一个方子是:白天多运动,让自己感到累。你感到累了,就是把阳消耗的差不多了。晚上阴就会大于阳,阴就会收住阳,阳就没有力量再跑出来溜达了,于是就不失眠了。这个方子对多数人有效。不信就就问问那些整天累得一到晚上连抬头都没力气的建筑工人和搬运工,他们有失眠的吗?几乎没有。反倒是整天没事干的人失眠的多。白天的活动就是在用阳,只有阳被大量的消耗,到了晚上才会老老实实的被阴抱住,不出来活动。阳不出来,人就可以安睡了。

潍水闲鹤

喜欢本文请打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jg/1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