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ldquo配伍rdquo
中药学 之前我们学习了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功能的高度概括,简称为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还有毒性,是总论部分的核心内容。 今天我们要学习中药的配伍。 配伍 首先学习配伍的含义:配伍是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配伍的意义:因为单味药的功效和力量有限,对于复杂多变的病情往往不能全面兼顾,对于病势沉重者常嫌力量不足,有的药还具有毒性,单味使用不安全。 一味药往往有多种作用,如某些作用不能为病情所需,可能会产生副作用,故配伍的意义有四个方面: 一是为了适应复杂的病情需要,做到全面兼顾,二是为了减轻或消除毒性烈性或副作用,做到用药安全,三是通过配伍可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四是通过配伍能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作用或产生新的作用,总之配伍的目的就是为了减毒增效。 配伍后,药物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比如方剂学中进行组方分析的“君臣佐使”就是一种配伍关系。 中药合用后还存在另一类关系,那就是“七情”七情首见于《神农本草经》,七情指的是单味药的应用和药与药之间的六种配伍关系。现将七情分述如下: 一是单行,即用单味药来治病,独参汤就是单位药治病的典型代表,用来大补元气,治疗元气暴脱,单行不属于配伍关系; 独参汤 二是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功效。 比如说麻黄和桂枝配伍,两者都可以发汗解表,但是呢,麻黄偏重于开腠理,桂枝偏重于温通经脉,我们知道发汗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腠理张开,二是汗出有源,故麻黄配桂枝有助于发汗。 再比如说石膏与知母配伍,两者均可清热泻火,其中呢,石膏具有解热迅速,但维持时间较短的特点。而知母具有解热、滋阴持久的特点。 家兔退热实验发现知母退热0.7摄氏度,而石膏只能退热0.3摄氏度,两者如果配伍使用,退热1.2摄氏度。 三是相使,就是以一种药为主,另外一种药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增强主药的功效。 相使有两种情况,一是功效相近的中药配伍,如补气药黄芪与利水渗湿药茯苓都能够健脾利水,两药合用之后,治疗气虚水肿时以黄芪为主,茯苓能够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 二是功效不同的中药配伍,如清胃泻火的石膏和引火下行的牛膝,两者配伍之后治疗胃火,牙痛时以石膏为主,牛膝性善下行,可引火下行,以增强石膏清胃降火之功。 相须和相使均是协同作用,可增强疗效。 四是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外一种药物所制约。比如说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制约,所以生半夏畏生姜。 五是相杀,一种药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比如说生姜能降低生半夏的毒副作用,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的毒。 相畏和相杀实际上涉及的是同一个药对,只是各自所占的立场不同,均可降低药物的毒性,保证用药的安全。 六是相恶,即一种药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比如说人参能补气,莱菔子能降气,两者合用,莱菔子会降低人参的补气之功,故人参恶莱菔子。 七是相反,即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以后我们会学习配伍禁忌中讲的的“十八反”和“十九畏”,都属于相反的配伍,比如说巴豆和牵牛子属于相反的配伍,可见相恶是降低疗效,相反是产生毒副作用,均应避免使用。 李时珍的一段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七情的特点,他说,“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相离也;相识者,我之佐使也;相畏者,受比之制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反者,两不相和也。” 需要明确的是,二药配伍后,其七情关系可能并不单一,比如说附子和干姜,这两味药在回阳救逆方面属于相须配伍,但是同时附子又畏干姜,干姜能杀附子之毒。 今天我们重点讲了配伍的含义,意义,还有七情方面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认真领会七情的内涵,充分利用相须、相使增强疗效;相畏、相杀降低毒性;相恶、相反属于配伍禁忌。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cd/7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33岁二胎妈妈从桥本甲状腺炎到甲癌仅1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