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小语课堂田利娜中国民间故事
牵手语文,静静地教,静静地读,静静地写,自己亦是语文。 ——静语轩 刘宁观课: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老师最大的功德应该是引导孩子习得方法、练就技能。利娜老师的课堂让学生习得了“阅读和讲述民间故事”的方法。我想,孩子们在后面的阅读与讲述中,会时刻记得老师的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这是一节阅读指导交流课,我也是第一次听这样的阅读推进课。 这节课的特色在于给方法、现场练。每一步都有支架,每一步都有训练。讲述民间的故事的秘诀有四点:了解故事、记住故事、创编故事、勤于练习。 在了解故事这一方法中,老师以《三个和尚》为例指导学生练习列出故事大纲。在列大纲的过程中,学生明晰了故事是以时间变化顺序叙述,点出每个时间段人物的不同变化,故事情节也就渐渐清晰起来,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一目了然。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示学生列故事大纲可以很好的记住故事内容,不需要背故事、不需要记书上的语言,只需记住大纲,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 在记住故事和创编故事这一环节中,以《猎人海力布》为例,先以地点变化为序,列出故事大纲,故事叙述顺序、主要内容一清二楚。 创造性复述故事是这一单元的训练要素,在这节课上也有很好的指导。宝石的神奇作用必须要说清楚,老师设计了几种方式,转换角色,以海力布的语气说,以小白蛇的语气说,不同的人物说法都是不同的表达方式。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老师增加了游戏里的人物形象介绍,让学生可以在主人公外貌、细节等方面可以进行合理创编。 为了了解学生对方法的运用情况,课堂上进行了《田螺姑娘》的讲述练习。学生先读故事列大纲。学生在列大纲时遇到了问题,不知道是以时间为序还是以地点为序。 问题是教学最好的切入点。老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最后形成共识,以地点为顺序。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获得了愉悦的阅读体验。 课堂上“以生为本”就应该是这样的。 《中国民间故事》交流指导课教学设计 白水县北关逸夫小学:田利娜 [设计意图]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课标指出: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而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意在引导孩子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阅读与讲述中激发兴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分析] 民间故事是广大人民群众以自发形式、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以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加入丰富的想象,讲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认识与思考。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抒发了劳动人民的纯朴情感。它歌颂了人类对自然的好奇与崇拜、对灾难和困苦的不屈争斗;表达了人们对纯真爱情的讴歌与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邪恶势力的憎恨……中国民间故事塑造出一批经典的人物形象,如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女扮男装外出求学,追求自由爱情的祝英台;不贪图富贵,聪明的阿凡提等等。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民族情感,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民间故事充满了兴趣,但概括长篇文章主要内容以及口头讲述故事的能力仍较弱,因此课堂上我主要引导学生在了解故事、记住故事、创作故事的过程中感受中国民间故事的魅力,在学会阅读、分析、比照、理解、表达的基础上发展语言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情节猜人物,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 2.故事试读,初步感知神奇的想象。 3.通过进行故事阅读对比,归纳阅读及讲述民间故事的方法,并学会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检测效果 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听故事,猜人物。 她是一只修炼千年的田螺精,心地善良,见孤儿谢瑞在田里辛苦劳作,便悄悄帮他烧火做饭。后来,她与谢瑞成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田螺姑娘) 他为人老实厚道,但有些木讷,在临别时,没能听出祝英台的多次暗示。由于错过去祝家庄提亲的时间,他得知祝英台将要嫁人的消息后,抑郁而死。(梁山伯) 她是一个有着千年修炼能力的蛇妖,而在前世一个书生对她有着救命之恩,她为了报答这个救命之恩,便化为了人形,来到人间认识了许仙,与他结为了夫妇,但是金山寺的和尚法海降妖除魔,与她一起斗法,导致了水漫金山寺,她因触犯了天条,受到了惩罚,被镇压于雷峰塔之下。(白素贞) 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经常用智慧惩治那些有钱有势,却为人刻薄的大老爷。他有一个非常好的伙伴,是一头小毛驴。(阿凡提) 2.这些人物都非常有特色,他们都来自同一本书——《中国民间故事》 3.什么是中国民间故事?怎样阅读和讲述民间故事呢?希望同学们在认真的听讲和大胆的交流中掌握阅读和讲述民间故事的秘诀。(板题) (设计意图: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学生已经充分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基础上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再现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掌握了学情,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研讨交流、质疑解疑 (一)了解故事 1.我们一般是怎么听故事的,看图说说我们老祖先是怎样讲民间故事的?又是怎么听的?(幻灯2)(指名回答) 这群听众在听故事时往往会打断故事,提出问题,甚至是自己的想法,而讲故事的人就会根据现场听众的反映,灵活调整接下来的故事内容,所以就会出现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这就是民间故事最特别的一个地方:语境)因此,我们说民间故事包含四个要素:听众、讲述者、故事、语境(幻灯3) 2.在古代民间故事的讲述现场,讲述者根据现场听众的喜好讲完故事。听众听完后,还会作为讲述者再讲给其他人。它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而一般的童话、小说却是通过文字传播的,如《安徒生童话》《四大名著》。 3.因此,中国民间故事没有固定的作者,是由我们中国人民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它源于民间,也流传于民间,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民间故事。(幻灯4)这就是民间故事的特点。 4.我们阅读并讲述民间故事的第一个秘诀就是:(板书了解故事) (设计意图: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项基本技能,因此在引导孩子了解故事这一环节我出示古人讲故事图片引导孩子在观察、对比中发现古人讲故事、听故事与我们听故事的不同,从而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 (二)记住故事 1.聪明的你们是否发现?我们在复述民间故事时,往往会添加或删减一些细节内容,但有一样始终没变?你知道是什么吗?(主要情节) 2.民间故事的讲述者可不只是给听众讲一个故事,他的脑海里贮存着上百个故事呢?那么他们的记忆力真的那么好吗?不是的,而是他们掌握了一个诀窍。你知道这个诀窍是什么吗? 3.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三个和尚》的故事,说说这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讲的?(幻灯5)时间(试列大纲)(幻灯6) 因此,我们不需要把整个故事背下来,只要利用大纲,就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 4.除了时间,还有其他提炼大纲的办法吗?请以《猎人海力布》为例,试提炼它的大纲。小组交流(幻灯7) 5.民间故事记忆诀窍:梳理出故事的大纲,根据大纲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板书:记住故事) (设计意图:良好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引导孩子记住故事呢?我相机出示民间故事中条理非常清晰的《三个和尚》,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发现叙述顺序,找到贯穿文章的主线——时间,试列大纲,梳理故事内容,化难为易。接着迁移学法,让小组讨论猎人海力布的大纲,引导孩子掌握记住故事的方法,同时,为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奠定了基础。) (三)创作故事 1.那么,要讲好民间故事,让听众喜欢,除了用自己的语言讲,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办法,那就是把自己变身成故事中的人物去讲,回忆学过的故事《猎人海力布》,当海力布劝乡亲们搬走,乡亲们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坚决不肯搬走,海力布会怎样说呢?(幻灯8)(谁愿意来试试)变换视角讲故事,会让听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创造性复述的妙处。 2.孩子们讲得真好,老师也想讲一讲这个故事了。(幻灯9)老师把猎人海力布这样讲,对比书上的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老师这样讲行不行? (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 3.你发现老师变了一些内容,但什么没有变?(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的特点、品质,表达的中心意思不能变) 4.那么,这就是说我们讲述民间故事可以增加细节描写和吸引读者的小事件,使人无形象更加丰满,这叫改编故事,但改编前一定要想好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必须和原文一致。 5.所以,我们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创造性复述,还可以适当改编故事。这就叫(板书:创作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指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本环节我引导孩子从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充分想象、自主展示、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掌握创作故事的方法,让孩子充分感受讲授民间故事的自由灵活,培养孩子乐于表达的愿望。) 三、拓展练习、巩固落实 1.总结:对着板书说,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民间故事,并学会了用列故事大纲的方式记住民间故事,采用不同视角创造性复述、加入细节描写改编故事。接下来我们用学过的方法阅读这个故事,列出大纲,很快记住它,并讲给同桌听。待会我们来展示。(幻灯10、11) 2.故事大纲(地点的变化)(幻灯12) 田里拾到一只特别大的田螺 家里见到灶上有香喷喷的饭菜,茶壶里有烧开的热水 家里看见一个姑娘在做饭 水缸边发现田螺壳 灶前得知田螺姑娘的真实身份,并与她结婚 蚂蝗精洞中打死蚂蝗精,救了田螺姑娘 河边儿子受嘲笑,藏起田螺壳 3.孩子们,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民间故事就通过这样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幻灯13)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勤于阅读并讲述民间故事,充分地学习并运用语言文字,去感受文字之美。(板书:) 课后请同学们用今天学过的方式再读故事并把喜欢的民间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听。下节课我们召开民间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引导学生再读民间故事,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讲述故事,检测课堂效果。同时,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布置孩子阅读并讲述喜欢的中国民间故事,把语文应用于生活中,让语文的学习为孩子的生活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 板书设计: 阅读、讲述中国民间故事 了解故事 记住故事 秘诀创作故事学习运用语言文字 勤于练习 (设计意图: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简单明了地用小标题列出阅读并讲述民间故事的秘诀,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为孩子指明阅读以及学习语文的方向和目的。) 田利娜老师上课 往 期 回 顾 李颖:《金色的鱼钩》 杨晓艳:《只有一个地球》 鱼丽娜:诗歌里的声色美 高莉娜:《四季》教学反思 刘珍莉:由《慈母情深》想到的 齐帅:我忽略了学情 高雪秀:教学《四季之美》的思考 走一步,再走一步 刘宁 一株发芽的银柳 刘宁 寄语田利娜工作坊:根深才能叶茂 刘宁 光有爱的愿望不行,还要有爱的方法和能力 刘宁 红薯苗也是一道风景 刘宁 烦了,出去走走 刘宁 如果你妈是老师 伊欣 感念恩师 刘宁 舍不得丢掉的一张入场证 刘宁 怀念一株喇叭花 刘宁 写作好处那么多,那就写起来 刘宁 走在成为语文老师的路上 刘宁 蝉鸣在心 刘宁 买两盆多肉治愈自己 刘宁 刘宁:喜欢在路上 刘宁:尧头湖印象刘宁:六月的最后一天 向阳生长灵魂生香 一路修行向阳生长 刘宁:又到一年麦黄时 刘宁:亚凌老师 刘宁:一切都好 刘宁:一支钢笔 刘宁:疫苗接种记 刘宁:一场灭蜂战 刘宁:喜欢那一道道月季花墙 刘宁:向花草致敬 刘宁:那个叫安瑛的老师 刘宁:那个带着行李箱上课的老师 刘宁:春天,去读《绿色的书简》 刘宁:喜欢遇见 刘宁:怜花惜人 刘宁:我的“李焕英” 冬日的花儿开放了 桃园门口的红马甲 小赵 老王 这个冬日,想流泪 怀念敬爱的周总理 做个温暖的人 意外的收获 只拣阳光亮处行 关于写作的几点思考 那夜,我们一起看星星 婷婷印象 那棵树,那簇花,那青春的模样 记忆中的拐枣 哎,家庭作业 关于红薯的胡思乱想 喜欢秋天里的那片胭脂红 找回了一个老朋友 教师节感怀 年少不知何为课?而今明白课为何 从生活中看教育 30年前,我也是个新老师 一道家常菜的启示 我与孩子共成长 村小的记忆 我喜欢站在讲台上 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我当小编的日子 记忆中的向日葵 且行且思努力生长 江南忆 零言碎语话思考 我是不是有点笨 静静相伴慢慢成长 小院里有了一处静语轩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cd/12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材大腹皮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