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介绍中国古代那些经典的咏月诗歌
能看好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onghe/89ac7.html 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人是以月之圆映射人之团圆,因此中秋节就成为家人团圆的节日,以寄托人们思念亲人、怀想故乡、祈盼幸福之情。中国历史上,中秋赏月的诗歌非常多,这里做一点归纳介绍。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它起源于上古时代,源自天象崇拜,是由古人秋夕祭月的行为演变而来。中秋节前后是中国中原地区气候最舒适的时期,又值十五月圆,秋高气爽、天空明净、圆月高挂、皎洁晶莹,正是“月到中秋分外明”,同时中秋又是丰收的季节,所以此时是赏月祭月、祈盼丰收的最佳时间,因此逐步形成民俗、流传至今。 据考证,中秋节历史久远,它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因此,在历史长河中,中秋明月惹得历代不少诗人爱月、赏月、咏月,留下的咏月诗词可谓是汗牛充栋,正是“一轮明月百样诗”。这里就来做一点归纳介绍。 1、有一些咏月诗是直接赞美月色之美,生动形象。晋代陆机惊羡月亮的皎洁,写出了“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唐代李白写道,“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把月光与银白色盘子类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又把月亮喻为天上的明镜;李白还在《把酒问月》诗中写道,“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描写一轮明月如镜飞升,揭开烟纱般的云雾,清辉焕发、下照宫阙! 2、有一些咏月诗是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情真意切。最著名当属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代杜甫则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是望月怀乡之意;唐代白居易也曾写出了“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是说在灾年家业荡然一空、弟兄分散东西,这时中秋同看一轮明月,大家都应伤心落泪,思乡心情应是五地相同! 3、有一些咏月诗是对未来充满憧憬,振奋人心。最著名当属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扫历代咏月诗作中悲哀伤感之风,正是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中秋余词尽废;唐代皮日休也曾写出了“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竟拾到月宫散落的桂花瓣,诗人正是意气风发! 4、有一些咏月诗是豪情正气的洋溢,抒情言志。最著名当属宋代辛弃疾的《太常引》词,“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不仅要到月亮上纵情饱览大好河山,还要把月宫高大的桂树砍掉,不让它挡住了清光!正是辛弃疾的词风,无比豪迈;岳飞也曾借咏月抒发戎马倥偬的豪迈之情,“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5、有一些咏月诗是借月亮话爱情,耐人咀嚼。《西厢记》中的张生,在花好月圆之时痴情地等待情人前来幽会,寄情于圆月说道:“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如何临浩魄,不见月中人”;杜甫在《月夜》中写道,“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用自己看月时的心情,想象远方妻子儿女看月的情景,从两地看月的想象再到对将来一处看月的期许,尽显怀念爱妻娇儿之情。 6、有一些咏月诗是表达孤清凄冷寂寞之情,情真意切。最著名当属唐代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江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以嫦娥的命运映射寂寞之情;唐代杜牧也曾写出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展现出宫女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表现了她们凄冷的境遇;类似还有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此外,历代大量咏月诗词中,诗人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给月亮起了许多富有诗意的别名:玉环、玉盘、金盘、银盘、圆盘、霜盘、金轮、银轮、玉轮、圆轮,等等,再有如清光、团扇、广寒等别名,共有数十种之多。 还有,因月光的皎洁明亮、光闪似镜,有些诗中就将月亮称为镜、玉镜、圆镜、瑶台镜等;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有些诗中就将月亮称为桂月、桂魄、桂窟、桂殿、丹桂、月桂等;因传说月亮中有嫦娥和蟾蜍,有些诗中就将月亮称为姮娥、嫦娥、素娥、婵娟、冰蟾等;因传说月亮中有玉兔捣药,有些诗中就将月亮称为玉兔、白兔、圆兔、金兔、银兔、寒兔、阴兔等。 正是,同是一轮中秋月,共述万般别样情。值此中秋佳节之时,重温这些经典的咏月古诗词,在阖家团圆之时,更能够让我们怀着好心情赏月,月色与诗心、相映多皎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cd/12336.html
- 上一篇文章: 写意麻雀牵牛花清夏画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