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牛黄”命名的中成药有很多,大家都能说出几种,这里说说清泻实火最常见的四种:牛黄解毒丸(片)、牛黄上清丸、牛黄清火丸、牛黄清胃丸。我们都知道这些药是“祛火”的。那么什么是“火”呢?《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在天为热,在地为火。”从辩证学的角度看,火证与热证都是指具有温热性质的证候,它们的概念基本相同,只有程度上的差别。火属于阳邪,我们想象一团烈火,它是向上燃烧的,热气也是灼灼向上的,所以火邪侵扰人体也是以人体上部的热象为主要症状,就如身处火场时自己的反应一样,会出现如发热、口渴、汗出、面红目赤、咽喉肿痛、烦躁易怒、口舌焦燥生疮、小便赤热、大便燥结等症状。

所以我们在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就要用一点清泻实火的药物。但是我们看上述四种药物的说明书会发现,有很多功能主治都是一样的,只有一部分是不一样的。这时候,我们应该了解一下这四种药的脾气秉性,以求最适合自己那种。

我们看这四种中成药的药物组成会发现,有五味药都出现在了它们的组方之中,我给它们起个名字叫“牛黄小队”:

牛黄:清心凉肝,解毒

大黄:泻胃肠之火,导热下行

黄芩:清肺火

桔梗:清利咽喉,祛痰

冰片:散结消肿

“牛黄小队”由五味寒凉中药组成,它们在上述四种中成药中都是生力军,如果总结“牛黄小队”的功效,就是四个字:清热解毒。热可视为火,那毒是什么呢?所谓“毒”是指火热之邪过盛时的一种病理产物,也包含痈、疽、疔、疖等外科疮疡类的疾患,以及毒虫或瘟疫的毒(此篇针对前两者)。而“牛黄小队”的“清热解毒”的功效也为这四种中成药的组方定了基调。而这四种中成药的差别和特点,则是由组方中的其它药物体现的。

牛黄解毒丸:

除了“牛黄小队”之外,加入了雄黄、石膏、甘草。雄黄解毒散结;石膏清肺胃之火;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前两者看上去都是狠角色,雄黄虽有毒,却是一个温性药。石膏肯定是寒凉的,但是很多医家认为石膏的寒凉并没有那么极端。我们可以视为牛黄解毒丸在“牛黄小队”的基础上加上三个药以后,寒凉的程度并没有明显增加,只是强化了泻火解毒的作用。我认为牛黄解毒丸是这四种中成药中最基础的一种,如果你的热毒的症状刚刚出现,或者症状较轻,应该优先选择牛黄解毒丸。但需要注意的是,牛黄解毒丸用到了雄黄,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牛黄清火丸:

在“牛黄小队”的基础上,加了雄黄、薄荷脑、丁香和山药。雄黄解毒散结;薄荷疏风散热;这两味药都可以理解为加强“牛黄小队”的效力。且薄荷+冰片的“清凉组合”说明了主证有风热上扰导致的头晕痛、目赤肿痛等症状。有意思的是丁香和山药。前者是一个温里药,在一堆寒凉药中加入丁香,一方面是取丁香降逆的作用,也就是牵制一下火向上的趋势,即引火下行。另一方面取丁香温中之性,可以和固护脾肺之气的山药一起。所以这个药在清热解毒的同时,保护了脾胃,寒凉药伤正的弊端有所缓解。我认为牛黄清火丸是这四种中成药中比较安全的一种,适合症状较轻且偏于头痛、目赤肿痛的患者。唯一的问题也是雄黄,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牛黄上清丸:

到了牛黄上清丸这儿,“牛黄小队”已经不好使了,而是直接在牛黄解毒丸的基础上加了大队人马(去掉了雄黄):菊花、薄荷、栀子、黄柏、连翘、荆芥穗、白芷、川芎、黄连、赤芍、生地黄。这个药相比牛黄解毒丸,除了加强了清热解毒的作用外,还使用了清热凉血药,以及不少针对头部症状的药物。因此这个药适合温热病比较严重,且血热上扰、头晕疼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说是牛黄清火丸的强劲版。如果实热证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血热(流鼻血、牙龈出血、心烦口渴、身热、舌红绛等)、头晕疼,此方还应慎用。

牛黄清胃丸:

在“牛黄小队”的基础上加了菊花、薄荷、石膏、栀子、玄参、黄柏、连翘、麦冬、甘草、番泻叶、牵牛子、枳实。这个药的规模非常庞大,增加了不少清泻胃热的药物,如石膏、栀子、黄柏;以及疏风散热的菊花、薄荷、连翘等。更有番泻叶、牵牛子、枳实等泻下导滞药。虽然有玄参、麦冬养阴生津,但这个药的清泻之力仍可谓峻猛,只适用于实热较重且大便干燥严重的患者。如果虽有实火,但大便尚可排出,这个药都不是最佳选择。

说到这里,应该是把这四种常见的牛黄类祛火药梳理清楚了。其实在生活中,这四种药都被过度使用了。有时,我们虽然上火了,但不一定是实火,或者症状较轻,大可不必使用这些中成药。而有的时候会有阴虚火旺的症状,身体的本质的虚损的,如果还用清泻实火的苦寒药,人体会更加伤阴耗气。而知柏地黄丸、左归丸等才是最佳选择。至于牛黄清心丸、安宫牛丸黄之类,并不是祛火药,不可随意服用。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牛黄类中成药孕妇、婴幼儿、年老体弱者、脾虚便溏者应禁用或慎用。使用此类药物,应在症状消除即停药。临床还有服用半年牛黄解毒丸造成砷中毒的案例,这种药吃一两盒还不好肯定是用药不合理,哪还能吃半年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yl/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