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续2名糖尿病患者向临床药师反应,他们在服用了二甲双胍后出现了腹泻。具体情况是:

患者甲,男,汉族,81岁。患者因眩晕8天入院,5月16日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医嘱给予二甲双胍片口服降糖治疗。5月20日出现恶心欲吐数次,予槟木香神阙穴贴敷后,恶心欲吐不适症状渐缓解。

患者乙,女,汉族,62岁。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3年,服药不详,5月17日医嘱给予二甲双胍片口服降糖治疗。5月18日出现黄稀便6次,无腹痛,5月19日医嘱予停药,改用格列美脲片降糖治疗,并予蒙脱石散剂止泻治疗处理,后未再出现腹泻。

临床药师在收到2例服药后出现腹泻的不良反应(英文简写:ADR)报告,按照流程,除了第一时间调查事情经过,寻找原因,也迅速地上报到了国家ADR监测中心。

所谓ADR,指的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其中药品质量不存在任何问题,医院对药品的储存、保管、处方的审核也规范正确,出现腹泻的情况属于不良反应,因此劝慰患者无需恐慌。患者甲经过中医治疗症状缓解。患者乙经过停药、改用格列美脲、使用蒙脱石散止泻后,也未再出现腹泻。

虽然这2例都是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的ADR,但是服药后可能导致腹泻的药物不止二甲双胍一种。小编借此机会,做个小结:

1

1

1

抗生素相关腹泻。指的是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后,肠道的有益菌也被抑制,致使肠道的益生态被破坏,有害菌乘势大量繁殖,以至于出现的腹泻。处理的措施有停用广谱抗菌药物、选择适当的窄谱抗菌药物和必要时使用止泻剂,如蒙脱石散。

1

2

1

降糖药。除了二甲双胍以外,阿卡波糖也是临床常用的降糖药。服用阿卡波糖后,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腹胀,如果对该药物过敏,则建议禁止使用。出现服用降糖药引起的腹泻,可以选择停药、改用其他降糖药物。

1

3

1

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引起非特异性结肠炎而导致腹泻。最常见的布洛芬,此外水杨酸类也有类似消化道症状。非甾体类抗炎药不仅引起胃十二指肠损害,还可引起小肠和大肠损害。处理的措施有:停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症使用柳氮黄吡啶或者甲硝唑等。

1

4

1

心血管类药物。常见于奥美沙坦和地高辛。奥美沙坦是非肽类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作用强而持久的降压药。在奥美沙坦的药物说明书明确记载服用奥美沙坦可致口炎性腹泻样肠病。地高辛,是洋地黄类药物,具有正性肌力左右,由于同时也是Na+-K+ATP抑制剂,可导致肠道内钾分泌过多而引起腹泻。

1

5

1

化疗药。化疗药物引起ADR是最多的,其中就包括药源性腹泻。例如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和伊匹单抗等。这种药源性腹泻经常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导致结肠穿孔。由于此类患者使用的时候往往是入院治疗,专业医护人员会给予相应处理,不在此赘述。

1

6

1

中成药类。常见于含有大黄、番泻叶、牵牛子和巴豆的成分。由于这类药物主治便秘,出现腹泻往往是服用剂量不正确引起,可在适当减少用法用量后好转。

总之,药源性腹泻常见于上述但不局限于上述六类药物。面对服药后出现的腹泻,广大的患者朋友,除了首先做到不慌张,还需要及时停药,来院复查。

我院药房-。

线上咨询

搜索“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sy/7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