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枣汤《伤寒论》

[歌诀]

十枣逐水效力佳,大戟甘遂与芫花;

[附]控涎丹

控涎丹用遂戟芥,攻涤痰涎力不差。

[组成]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

[用法]

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现代用法:上3味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每服0.5-1g,每日1次,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实水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方解]

本方证因水饮壅盛于里,停于胸胁,或水饮泛溢肢体所致。水停胸胁,气机阻滞,故胸胁作痛;水饮上迫于肺,肺气不利,故咳唾引胸胁疼痛,甚或胸背掣痛不得息。饮为阴邪,随气流动,停留心下,气结于中,故心下痞硬胀满、干呕短气;饮邪上扰清阳,故头痛目眩;饮邪结聚,胸胁疼痛,故脉沉弦。水饮泛溢肢体,内聚脘腹,三焦水道受阻,故一身悉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本方证为水饮壅盛之实证,治宜攻逐水饮,使水邪速下。方中甘遂善行经隧水湿,是为君药。大戟善泄脏腑水湿,芫花善消胸胁伏饮痰癖,均为臣药。三药峻烈,各有专攻,合而用之,则经隧脏腑胸胁积水皆能攻逐,且逐水之力愈著。然三药峻猛有毒,易伤正气,故以大枣十枚为佐,煎汤送服,寓意有二:缓和诸药毒性;益气护胃,减少药后反应;培土制水,邪正兼顾。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泻下逐水的代表方,又是治疗悬饮及阳水实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所致的胸水、腹水或全身水肿,以及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腹水等属于水饮内停里实证者。

3.使用注意本方作用峻猛,只可暂用,不宜久服。若精神胃纳俱好,而水饮未尽去者,可再投本方;若泻后精神疲乏,食欲减退,则宜暂停攻逐;若患者体虚邪实,又非攻不可者,可用本方与健脾补益剂交替使用,或先攻后补,或先补后攻。使用本方应注意四点:一是三药为散,大枣煎汤送服;二是于清晨空腹服用,从小量开始,以免量大下多伤正,若服后下少,次日加量;三是服药得快利后,宜食糜粥以保养脾胃;四是年老体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现代研究]

1 十枣汤的用量及用法

  在近代的临床观察中,十枣汤大戟、芫花、甘遂3药的用量从0.5g~3g不等,最大量可用至各7g,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大枣一般用至10~15枚。有医家主张将大戟、芫花、甘遂以3∶2∶1的比例配制〔2〕,有主张大戟、芫花与甘遂以3∶1的比例使用〔3〕,但大多医家均主张此3味各1g起用为宜,并根据病情调节剂量。

在服法上,仲景主张将药捣为散,用枣汤1次清晨空腹送服。在临床报道中,大多数医家使用时多遵循仲景法,以泻稀水便5~10次为度。但也有医家推出一些新用法。

①先服枣汤法〔4〕:煎取枣汤ml,先饮ml枣汤,10分钟后再将枣汤送服药末。此法泻下之力稍缓。

②枣肉为丸法〔5〕:先蒸大枣熟后取枣肉,再以十枣汤3味等分捣筛合之,以枣泥为丸,复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药丸。此法副作用较小。

③枣肉夹粉法〔4〕:取10枚大枣去核,将3味药未分装枣内,再用水调面粉裹枣,放草木火灰中烧黄,去面将枣用开水送下。此法副作用更小,峻下之力亦稍弱。

④枣汤煎服法〔5〕:先煮大枣肥者1枚,煎取枣汤ml左右,再将十枣汤3味分别捣筛等份合之,然后纳入枣汤中煎1~2分钟,于早晨空腹1次连渣温服。此法较为猛烈,峻下之力亦较强。临床上可灵活选用。

2 十枣汤的剂型

  原方主张甘遂、大戟、芫花为散,以枣汤送服。邢氏〔6〕曾将本方及其单味药煎剂与散剂作了临床观察,结果发现醋制甘遂散剂的作用时间最快,生甘遂散剂次之;而总泄水量则生甘遂散剂最佳,醋制甘遂散剂次之,十枣汤煎剂效果最差。

  另外,外用剂型的开发,也使十枣汤的运用别开蹊径。有文献报道〔7〕将十枣汤研末为散,外敷穴位以治疗恶性胸水。笔者认为临床上对于口服十枣汤煎剂或散剂疗效较差的病人,可尝试外用剂型的使用。

3 十枣汤的临床使用指征、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

十枣汤在仲景原文中主治有形之水客居胸胁之悬饮证。现代医家经过多方验证,将其治疗范围扩大为治疗各种水饮停聚胸腹属邪实之证,如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肾性水肿等病。临床体征可见心下痞满,胸肋疼痛,喘息不能卧,咳吐痰涎,干呕,头痛目眩,或腹部胀满,便溏,纳差,舌淡、苔多偏腻或偏白滑,脉以沉弦为主。

十枣汤为苦寒峻下逐水之剂,使用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衰其大半而止。具体用药时,当随人体质不同而增减用量,体强者多用,体弱者少用,孕妇慎用,以日泻5~7次为度。

②勿忘顾护胃气。全方虽有大枣扶正缓毒,但仍需顾护胃气,脾胃为后天之本,谷气充则邪自不复作。

③注意电解质、水液、酸碱平衡。使用十枣汤后,一般情况下患者均会出现吐泻,而严重的吐泻常会导致水液、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甚至出现休克。陈氏报道〔8〕通过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可减轻十枣汤的中毒症状,提高疗效。

④大戟、芫花、甘遂须醋制,勿与甘草同用。药理学研究表明,3药醋制可增加药效,减低毒性,更好地发挥峻下逐水之效。中医学认为3药与甘草相伍属“十八反”之列,现代药理学实验亦证明〔9〕,与甘草合用时,可使3药毒性增加,且配伍的甘草量越大,毒性越强。

关于十枣汤的毒副作用,李氏报道〔10〕用甘遂、大戟、芫花各5g后,出现血尿1例。王氏报道〔11〕在治疗2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过程中,少部分患者胸水吸收后出现胸膜肥厚或粘连。朱氏报道〔12〕用十枣汤4g后,出现暴毙1例。

4 十枣汤的临床应用

4.1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本病从临床症状至病变部位,均与中医“悬饮”相似。张氏报道〔13〕收治48例,甲组用抗结核药加十枣汤治疗20例,与乙组抗结核药加胸穿抽液治疗相对照,结果显示,2组在治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别,但在症状缓解、胸水消失时间方面,甲组优于乙组,且甲组胸水重现率少,很少出现胸膜粘连。陈氏〔8〕在抗痨治疗基础上,采用十枣汤消除胸水,共治疗 28例,整个过程均未作治疗性抽胸水,结果28例胸水全部吸收,随访24例未见复发。

  外治疗法的开展是十枣汤临床应用的新思路。张氏报道〔7〕,以十枣汤煎汁为溶剂,生大黄、枳实、白芷、山豆根、石打穿等中药研粉作基质,加入冰片调膏外敷穴位及病变处治疗恶性胸水34例,结果完全缓解7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4例,平均见效时间为1.5天。上述病例经治2~19个月不等,除个别患者有皮疹、发痒外,未见严重毒副反应。

4.2 肝硬化腹水 中医学认为本病与肺、脾、肾多脏相关,而以脾的运化功能为要。何氏〔2〕以黄体酮、速尿与中药十枣汤、扶正健脾方药相结合治疗60例;对照组予利尿剂、导泻、腹腔穿刺放液、输血、输白蛋白等对照治疗40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栾氏〔6〕报道邢老以十枣汤加大腹皮、牵牛子、生薏苡仁、茯苓、厚朴、木香治疗19例,体虚者加黄芪、白术,结果腹水全消者16例,有效1例,无效1例,死亡1例。 

4.3 肾性水肿 属于邪实水盛的肾病综合征、急性肾衰、尿毒症等,用十枣汤治疗往往收奇效。邢氏〔14〕用峻泻(十枣汤)通瘀中药结合西医液体疗法抢救流行性出血热重型急性肾衰31例,并对免疫功能和甲皱微循环进行观察,与西医治疗30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免疫功能和微循环指标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虞氏〔15〕运用十枣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尿毒症及肾病综合征各1例,收效良好。

4.4 其它 十枣汤用于治疗其它辨证属水饮内停或痰浊内停的疾病,亦多收良效。房氏报道〔16〕治疗小儿肺炎45例,以大戟、芫花、甘遂等量研末,枣汤冲服,结果除1例入院时已垂危而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刘氏〔18〕报道以十枣汤药末与75%酒精、蜂蜜调膏,外敷穴位治疗结石性肾绞痛1例,亦收到良好疗效。另外尚有用本方治疗顽固性哮喘〔13〕、顽固性胃痛〔3〕、顽固性便秘〔1〕,良性颅内压增高〔17〕、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精神分裂症〔15〕各1例的报道。

综上所述,十枣汤的临床应用已不局限于张仲景制方之意。只要临床见有水饮内停之证均可应用,正虚者须配合扶正药物联合使用,孕妇及极度体虚者应慎用。此外,外治法具有毒副作用小、起效快、使用方便等优点,临床有值得推广的前景。另外,心性水肿亦可见到胸水、腹水及下肢水肿等临床症状,与十枣汤所治水饮内停证有相似之处,而临床文献鲜有报道,这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明军.十枣汤治愈顽固性便秘.四川中医,(12)∶32

2 何 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60 例分析.中医药信息,(2)∶28

3 李书文.十枣汤治顽固性胃痛1例.国医论坛,(3)∶13

4 王翠娥.十枣汤及其临床应用.中医函授通讯,(1)∶23

5 韩明德.十枣汤煎服法发挥.山西中医,,10(2)∶42

6 栾克敏.邢锡波老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河北省中医学会年会资料选编(1),.1

7 张亚声.十枣汤加减外敷治疗恶性胸水34例临床观察.中成药,,11(11)∶23

8 陈忠芳.十枣汤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28例疗效观察.医院药学杂志,,8(11)∶

9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0 李 瑞.十枣汤过量煎服致血尿案.中国医药学报,,9(6)∶38

11 王 恕.十枣汤治疗28例结核性胸膜炎对胸水吸收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药学报,(1)∶53

12 戴 玉.朱紫来治寒饮咳喘的经验.江西中医药,,26(1)∶6

13 张作银.十枣汤并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0)∶

14 邢 聪.中西医结合抢救流行性出血热重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研究.河北中医,,19(2)∶35

15 虞觐冠.十枣汤临床运用体会.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7(1)∶29

16 房念东.十枣汤治疗小儿肺炎45例临床观察.山东中医杂志,(1)∶26

17 杨德昌.十枣汤治疗良性颅内压增高症1例.湖北中医杂志,,4(2)∶33

18 刘克奇.十枣汤穴位贴敷治疗结石性肾绞痛.中国中医急症,,6(5)∶

中医

三伏贴艾灸刮痧拔罐等特色疗法

扫一扫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sy/5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