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作为一种区域性的语言工具,具有自身完整的语言系统,临朐方言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地区性特征非常明显。“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临朐,有一种美丽的方言叫临朐话。有一种漂亮叫刚俊,有一种聪明叫伶头,有一种吝啬叫噶古,有一种傻子叫嘲吧......”,说到这些咱们临朐人都知道,而临朐方言怎么形成的?还有哪些独特语言,从今天起小编会分期一一为大家介绍,首先介绍一下咱们临朐方言的形成。

临朐位于齐鲁腹地,行政隶属古为青州府,今属潍坊市。其方言隶属于北方方言系统,既有东潍方言的成分,又有西齐方言的特点。它的形成离不开历史的、社会的、地理的原因。

从历史的角度看,临朐方言是以北方语言系统为基础,由原生态的“土著”语言,人口迁徙、交际带来的外来语言,以及历代因循的“官方语言”等融合而成。

临朐方言中有许多外来语言的痕迹。如“坐蜡”本是佛教用语,“棒槌子”和东北三省的“棒子”义同,“洋灰”由城市传到乡村,等等。明朝人口大迁徙,对临朐方言有较大的影响。临朐中西部的方言(包括方音、方义、语速、语调)与济南的历城、章丘南部和莱芜北部这一带状区域,以及东营部分地区,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如“清请(清晨)”、“苍蛘(苍蝇)”、“爪着腚(翘着腚)”、“草急(慌乱而无助)”、“使得吭(疲劳)”、“模有嘎(没有)”、“这户的(这样的)”、“目量(估计)”、“齁咸(很咸)”、“刚样子(很有型)”等等。特别是一些特殊的用法,其意义完全相同。如“外甥”除指姊妹的孩子外,还指女儿的孩子;“包子”指水饺;“鼻子”也指鼻涕。其相同或相似程度远高于周边的淄博、临沂和潍坊市内的相邻各县(市、区),部分甚至高于县内周边乡镇,唯—合理的解释就是人口迁出地的相同或相近。另外,像“不中”、“干”、“动不动”等,都是来自河南地区的“中原官话”;而“嚼”(骂人)、“谝[(pian)(夸耀)]”等则源自“江淮官话”。

临朐方言中有些是中古音的遗留。如“眼眵”,在方言中‘眼”和“眵”都是词,但在普通话中“眼”和“眵”都不是词,只是词素。“眼”称“眼睛”,“眵”称“眼屎’’。

从社会的角度看,临朐方言与当地工、农、商、学各领域的现实状况和职业特点密不可分,许多方言就是为适应这些领域的发展和需要而产生的,如“洋火(火柴)”、“洋油(煤油)”、“牛筐(抬农用品的大筐)”、“担杖(挑桶用的扁担)”、“花地(农田施肥)”、“旁头(牵牛耕地)”等等,均是如此。

从地理的角度看,临朐方言中存在大量具有当地地理、人文特色的区域性语言,如“马状元(马愉)”、“旗杆底下(马状元旗旗杆附近)”、“沂山红(沂山上产的红色大理石)”、“河东(县内弥河以东的区域)”、“河西(县内弥河以西的区域)”、“串香(临朐酒厂产的一种普通白酒)”、“全羊(一种羊肉的烹饪方法,临朐名吃)”、“老鼠山(朐山)’、“牛山板子(牛山石)’’等等。同时,与周边地区的方言有交叉使用现象,有些方言甚至在全省“通用”。如“俺(我、我们)”、“夜来(昨天)”、“晌午(中午)”、“长虫(蛇)”、“老鸹(黑喜鹊)”、“撒摩(用眼睛寻找)”等,这种情况一般是交流、借鉴的结果。

但是,从根本上讲,临朐方言是临朐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第一,虽然临朐方言并非临朐人独立创造的,但其中独一无二的部分,必然是临朐人民的创造发明;第二,虽然临朐方言有外来语言的成分,但其中很大一部分被临朐人进行了改造和发展;第三,临朐方言中许多词语表达的意思细腻而准确,换成其他方言或者普通话就很难表述,如:“面淡(绵而甘的感觉)”、“除倒(本身不好,反而)”、“青干气(寡淡的植物味道)”等等。

临朐方言,一周三期,更多精彩,后天继续!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最新最佳最好的方法
济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sy/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