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第一课牵牛花9年级美术校本课
“少儿美术教育论坛”第20期 写意花鸟第一课——《牵牛花》 八年级美术校本课程 ——刘分明 国画课在中小学美术教材里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三年级开始,美术教材中先后出现彩墨画、写意花鸟、水墨动物、水墨风景、写意山水、水墨人物、工笔花鸟、彩墨山水等内容,涵盖的知识点有国画构图、笔墨方法、国画的空间意识(三远法)、文人画、扇面(格式)等。 就写意花鸟来讲,人教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鸟语花香》,五年级下册《写意蔬果》;湘教版四年级下册《妙笔生花》,五年级下册《巨匠童心》都是专讲写意花鸟的,严格来讲,是写意花卉,动物和蔬果有另外的篇幅。 吴昌硕作品 写意花鸟的教学,第一步是范画的选取。 人教版的范画和学生作业内容并不一致,范画用到了虚谷、来楚生、王雪涛、林风眠、吴湖帆、潘天寿几人的作品,虚谷的作品入选数量最多,4幅。虚谷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在晚清海派画家中个性极为鲜明,无论是画松鼠还是金鱼,都是独具面貌,但虚谷的画好看不好学。在这几人当中,来楚生和吴湖帆在花鸟画上的成就稍逊,吴湖帆的山水,来楚生的“明清调”的草书(学黄道周)更为卓绝。林风眠是“中西融合”的倡导者和开拓者,并非纯正的国画。王雪涛的小写意也不好临,牡丹的“切瓣”技法不容易掌握,学得不好容易滑入甜俗一路。这样看去,就只剩下潘天寿。潘天寿的构图是很险的,包括题款的位置和形状,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但潘天寿也是从吴昌硕变化而来。所以,讲到写意花鸟画,吴昌硕是避不开的,近现代许多大家都是由他变化而出,比如齐白石、陈师曾、吴茀之、诸乐三等。因此,无论是欣赏还是临摹的范画,我觉得吴昌硕都不应当缺席。 齐白石作品 湘教版的范画选取齐白石的较多,另有山东的于希宁。选取的面比较窄。从欣赏的角度来讲,写意花鸟可选的画家还是挺多的,徐渭、陈淳、八大、任伯年、金农、浦华、虚谷、吴昌硕、齐白石、吴茀之、诸乐三等皆为名家。 我在八年级开设写意花鸟,九年级开设写意山水,在四、五年级开设水墨动物、风景和人物,是因为低年级学生较难理解中国画背后的文化意义。第一课用的范画是齐白石的牵牛花。红花墨叶,造型比较简单,侧锋和中锋对比明显。 两课时。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画以及花鸟画的概况,包括分类、工具材料、重要画家,将技法课和欣赏课打通。留几分钟给学生做示范,后面剩个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体验一下。第二课时才要求完成一张完整的作业。 “废画三千”,不是一开始就能画好,总要第二张甚至第三张才能交出一张基本像样的作品。所以,学生作画时不必拘谨,特别是个别女生,容易被形束缚,画得小心谨慎。相反,男生的画,形虽然不象范画,但笔墨的味道一出,反而更耐看。 八年级学生作业 1课时 画的过程中学生容易犯的毛病。 一,用墨。不会调墨。把笔发湿以后从笔根到笔尖全是浓墨,舔墨舔了又舔,全成了“死墨”。一笔下去,到处都一样黑,了无生意。——在中国画里,用墨和用色都要“活”。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笔根用淡墨或清水,笔尖用浓墨,当然这个层次是自己掌握的,如果把黑度分为1到10,从笔根到笔尖可以是1到3,也可以是1到10,可以是3到5,也可以是2到8,不必笔根非得清水,也可深浅不同的淡墨。反过来行不行呢?笔根是浓墨,笔尖是淡墨,或者笔根是淡墨,笔腹是浓墨,笔尖又蘸清水?当然可以。具体效果要自己去尝试。 看学生调墨还容易犯另一个毛病,就是频繁地涮笔,换一片叶子就要将笔洗净重新调墨。中国画讲究贯气,笔笔生发,如此画法,怎能生发?画大片叶子时要用大笔,一气呵成,可免去频繁涮笔之弊。笔上干了再去添水添墨,笔尖如蜻蜓点水,在水面点一点即可,切不可做牛饮,整个笔头全部扎入水中。笔上水份过大很难留住笔痕,不宜画小的局部,除非画大片叶子,让它迅速铺开。笔上水的多少,墨的多少,全靠反复实践方能心领神会,笔下游刃有余。 二,用笔。“书画同源”其实是讲中国画和书法的关系,两者皆用同样的工具,用笔方法自然相同。历来写意花鸟大家无一不精书法,徐渭、八大、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名字放在书法史上都同样熠熠生辉。所以书法不精,写意花鸟徒有其表,“力”与“韵”很难完美呈现。但你对中小学生很难这样要求,所以讲用笔就讲一个中锋、侧锋足矣(在写意山水画树时会讲到顺锋和逆锋)。花头、叶片用侧锋,藤蔓用中锋。有的学生画一根线喜欢反复涂抹,象画素描排线一样,也是病笔之一。 三、构图。传统国画中s形构图较多,如同八卦图。 四、造型。牵牛花的花头笔笔要往中间一点聚拢,呈扇形排列,有些同学没注意,画着画着就平行了,花头收不拢来。中间的星形的白要留出来,是用枯笔,笔上水份不可过多。当笔上水分较少时,笔道要实,就得放慢速度,需要飞白就加快速度。笔上的干湿、用笔的速度都很关键。叶子掌状三裂为一片,三片由浓到淡。要从范画分析作者先画哪里,再画哪里。画藤蔓,藤蔓之间的空白的形状和大小很关键,切不可三线交于一点。开始可做局部临摹,专门练习花头,或专门练习叶子等。 五、题款不讲究,这个后面要有专门的课来介绍题款。讲题款还要讲讲古人的天干地支。学生的题款中有“壬白”二字,我回想一下,学生中没有叫这个名字的,再一看原来是“壬辰白石”,他横着看了。讲了天干地支,学生就不会再犯这种错误。潘天寿、朱新建的题款都是很有意思的。 潘天寿作品 朱新建作品 六,钤印。文人画,诗书画印是一个整体,印章的红色能起到活跃画面的作用,印章还能弥补一点构图上的失误。这样看来,可以在国画课之前安排几次篆刻的课程。 选用齐白石的牵牛花作为写意花鸟第一课的范画,我觉得还是效果很好的,学生也容易树立起信心,对于用笔用墨也能很快了解、掌握些初步的技巧。 作者简介:刘分明,本科毕业于首都师大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学院,高中美术教师,现居北京。 (原创不易,请勿侵权,欢迎转发分享!)往期精彩链接:少儿转型期,试下“印象素描”画个鬼——“妖怪美学”六年级美术校本课程水彩风景(线描淡彩)教学实录 7年级美术校本课程 4-9年级学生美术课堂作业展征稿:“美术教师作品展”,推介全国一线美术教师,欢迎优秀的你带着你的美术作品和创作感想前来投稿。“少儿美术教育论坛”,美术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专题用于同道交流,不收取任何费用。美术创作与教学交流、投稿,请扫码添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pz/1269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小故事葶苈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