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五、药枕法

 药枕法是将一定的药物装入布袋内作枕头以医治疾病的办法。

  药枕法开始流传于民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药枕处方,清代陆锦燧辑的《鲆溪外治方选》也记述了用桑叶、菊花作药枕医治头风。吴尚先搜集、总结民间外治经历,在他编著的《理瀹骈文》中收载了5首药枕方,别离医治外感项强、脑痛、耳中热痛等病证。50年代后,医务工作者在吸收前人经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研发出了不少新的药枕,用于防治某些疾病及保健益寿,获得了较好效果,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高血压病、失眠、结膜炎、颈椎病、头痛)

  把所选药物进行加工装入布袋,作枕头用。

一、高血压病

  李时珍药枕(中医杂志;(12):24)野菊花、淡竹叶、冬桑叶、生石膏、白芍、川芎、磁石、蔓荆子、青木香、晚蚕砂、薄荷。将上药适量装入枕芯内,每昼夜运用不得少于6小时,3个月为l阶段。功用疏风清热,平肝潜阳。主治高血压病。

  二、失眠

  安眠药枕(中医杂志;(7):45)菊花g,川芎g,丹皮g,白芷g。上药用洁净布缝制一枕头装入,睡眠时枕用。功用疏风清热安眠。主治失眠。

  三、结膜炎

  一味清热枕(《中医简易外治法》)决明子g,晚蚕砂g,蒲公英g。上药任选一种,用水冲洗洁净,晾干,装进小纱布袋里,再缝进枕头傍边,每晚睡枕不少于8小时。功用清热解毒。主治急性结膜炎。

  四、颈椎病

  颈椎病药枕(中医杂志杂志;(5):41)当归、羌活、藁本、制川乌、黑附片、川芎、赤芍、红花、地龙、血竭、菖蒲、灯芯、细辛、桂枝、紫丹参、防风、莱菔子、威灵仙各g,乳香、没药各g,龙脑20g。上药除龙脑外共研细末,和入龙脑,装入枕心,令患者枕垫于头项下,每日运用6小时以上。3个月为1阶段。功用活血散结,通经止痛。主治颈椎病。

  五、头痛

  头痛药枕(《中国民间疗法》)菊花、薄荷叶、桑叶、绿豆。上药任选一味,取适量装入枕心内,睡时枕之,每日用枕时刻不少于8小时,1个月为1阶段,一般2~4周才干收效。功用疏风清热。主治各种头痛。

  1.药枕所用药物要进行恰当的加工,以便于枕睡。

  2.布袋要选薄而柔软,透气性能好的布料缝制,以利药力的透散。

篇六、药物鞋垫法

药物鞋垫法是用一定药物研末,加赋形材料制成鞋垫,以防治某些脚部疾病的办法。 (足跟骨刺、脚臭)

  本法源于古代的垫药法,如明代《外科正宗》中就记载用细辛、防风、白芷、草乌各等份为末组成千里健步散,掺在鞋底,医治远行引起两脚胀痛;另有用川芎、白芷各等份研末撒在鞋内,医治久行、久立引起的足心痛。现代则在此基础上经科学配方选药加工制成药物鞋垫,以防治脚臭、脚气等病症。

  把所选药物研成细末,撒于纱布之间做成鞋垫,放于鞋底。

  一、足跟骨刺

  1.芎归鞋垫(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3):22)当归20g,川芎15g,乳香15g,栀子15g。上药研末,撒入绵纱布间缝制成适宜的鞋垫数只,每日1只鞋垫,1个月为1阶段。功用活血散结。主治足跟骨刺。

  2.川芎鞋垫(四川中医;(3):46)川芎45g。上药研为细末,用棉纱布做成3只鞋垫,每日1只放入鞋内运用,3只鞋垫替换运用。一般7天收效,20天痛苦消失。功用活血止痛。主治足跟骨刺。

  二、脚臭

  除臭鞋垫(大众医学;(2):47)甘草15g,白芷15g。上药共研细末,做成鞋垫数只,令患者替换运用。

  

  1.缝鞋垫应选用薄棉纱布,以利药力透出。

  2.每日需将鞋垫取出晾干或凉干,以防药物蜕变而失效。

  3.运用本法时,若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运用。

篇七、沐浴法

沐浴法即是用药物煎汤沐浴,以医治疾病的办法,相似现代水疗法中的药浴法。(尿血、伤风、吐逆、便秘、痹证、盗汗,肥胖症、湿疹、痱子、荨麻疹,银屑病、剥脱性皮炎、皮肤瘙痒症、胎黄、水痘)

  早在《内经》中就已有“摩之浴之”、“其有形者渍形认为汗”等有关水疗的记载;张仲景则在《金匮要略》中明确记述了治马坠及全部筋骨损伤:“先锉蒲席半领,煎汤浴衣被盖覆,斯须通利数行,痛楚立瘥”,开沐浴法之先河。以后,本法一直沿用并不断开展,使用规模也逐步扩展。清代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就有沐浴方10余首,别离用于医治内、外、儿、皮肤等科的一些疾病。本法是藉沐浴时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自身的成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然后起到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谐和气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效果的一种办法。

  依据详细病症,选取恰当的药物制成煎剂,然后把药液参加沐浴用的热水中,乘热遍洗头部及全身;也可将药物装入纱包,放入热水中进行沐浴。一般每日洗1~2次。

  一、尿血

  凉血沐浴方(《中医外治法集要》)蒲黄g,旱莲草g,车前子草g。上药加水煎煮15~20分钟,倒入大盆中,待水温40℃左右,沐洗少腹部,每日1次。功用凉血止血。主治热伤血络所致的尿血。

  二、伤风

  1.发散风寒方(《中国民间疗法》)麻黄lOg,薄荷15g,荆芥15g,防风12g,生姜lOg。上药煎2次,混合,取汁擦浴全身,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日换药1剂,3日为1阶段或康复停用。功用发散风寒。主治风寒伤风。

  2.疏风清热方(经历方)桑叶、菊花、薄荷、荆芥各15g,芦根30g。水煎两次,混合,取汁擦浴全身,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日换药1剂,3日为1阶段或康复停用。功用疏风清热。主治风热伤风。

  三、吐逆

  胡椒干姜汤(《中医外治法简编》)胡椒20g,绿豆1把,黄连g,干姜g。上药加水煎煮20分钟,煎取药液0ml,兑入凉水至40℃左右,沐浴胸腹部,冷后加温再浴,并浸双足。每次30~60分钟,每日1~2次。功用温胃散寒止呕。主治暴饮暴食弓f起的吐逆。

  四、便秘

  硝黄通便汤(《中国民间疗法》)芒硝、大黄、甘遂、牵牛子各等量,加水煎汤,量依据浴盆而定,待药液40℃时,沐浴全身。亦可煎取药液ml,兑入温水中沐浴。每日2次。功用攻积导滞。主治实热便秘。

 五、痹证

  1.除湿活血沐浴方(《中医外治法》)透骨草、延胡、归尾、姜黄、川椒、海桐皮、威灵仙、川牛膝、乳香、没药、羌活、白芷、苏木、五加皮、红花、土茯苓各lOg。共研细末,纱布包扎好,加水煎煮,过滤去渣,乘热洗浴患肢。每日1次,每次约1小时,7~10日为1阶段。功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主治风湿痹证。

  2.清热活血沐浴方(《中国民间疗法》)桑枝、海桐皮、稀莶草各lOOg,海风藤g,络石藤g,忍冬藤60g,鸡血藤60g。共研细末,纱布包扎好,加水煎煮,过滤去渣,乘热洗浴患肢。每日1次,每次约1小时,7~10日为1阶段。功用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主治热痹。

  六、盗汗

  收敛止汗汤(经历方)麦冬30g,五味子50g,黄柏40g,艾叶30g。上药水煎煮1桶,在避风保暖处沐浴全身,有条件者可浸泡于浴池,3~4天1次。功用收敛止汗。主治各型盗汗。

  七、肥胖症

  利水瘦身汤(《中国民间疗法》)冬瓜皮g,茯苓g,木瓜g。煎水沐浴,用热水浴法,每日1次,20~30天为l疗陧。功用利水渗湿。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八、湿疹

  千里光藏青果沐浴方(《皮肤病方剂药物手册》)千里光5O0g,藏青果90g,煎水洗沐,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至愈停止。功用清热燥湿。主治规模较大的各种湿疹。

  九、痱子

  消痱沐浴方(经历方)藿香20g,佩兰20g,野菊花20g,枇杷叶60g,滑石30g。上药加水煎至0ml,加清水1倍洗沐。每日1次,3~5天为】阶段。功用祛暑利湿。主治痱子初起属暑湿.盛者。

  十、荨麻疹

 燥湿止痒汤(云南中医杂志;7(1):20)蛇床子20g,明矾12g,花椒6g,土茯苓30g,白藓皮15g,苦参30g,荆芥12g,食盐20g。诸药加水0ml,煎煮至ml,将药液倾入盆内,加温水适量,入盆浸浴,用毛巾边擦边洗,至药液渐凉为度。每日1次,每剂药可煎用2~3次。功用燥湿止痒。主治荨麻疹周身起风团,剧痒者。

  十一、银屑病

  银屑病溶液(《常见皮肤病中医医治简编》)枯矾、川椒各g,朴硝g,野菊花g。上药加水lOkg,煮沸过滤后趁热洗浴,每日1次。功用清热凉血。主治银屑病各期皮损。

  十二、剥脱性皮炎

  1.糠浴(《有用皮肤科学》)麦糠、米糠或谷糠1~2kg,任选一种盛于布袋内,加水5~lOkg,煮约半小时,再加水适量,调整水温使其约为30~45℃,作全身沐浴,一般20~60分钟。主治剥脱性皮炎。

  2.淀粉浴(《有用皮肤科学》)淀粉或面皮~0g或玉米粉适量,先将淀粉或面粉以适量水调成糊状,放入浴盆中,再加适量温水作全身浴;或将淀粉或面皮盛于布袋内,放入浴盆中,用热水在袋上冲,然后加温水适量作全身浴,水温在30~45℃之间。洗浴经常捏布袋,或以布袋代浴巾。若用玉米粉浴,可将玉米粉先用冷水谐和,再加热水煮成糊状,然后加温水适量稀释作全身浴,一般20~60分钟。主治剥脱性皮炎。

  十三、皮肤瘙痒症

  1.疏风燥湿止痒剂(《中国民间疗法》)防风30g,川羌25g,荆芥20g,地肤子40g,蛇床子60g,川乌lOg,草乌10g,浮萍lOOg,生地30g。水煎稀释后,倒入浴盆,水温40~50℃,沐浴15~20分钟,每日1~2次,5~7天为一阶段。功用疏风燥湿止痒。主治全身皮肤瘙痒。

  2.止痒浴剂(《皮肤科外用药物手册》)枯矾g,川椒g,朴硝g,野菊花g,上药加水15~20kg,煎煮开,过滤后趁温洗浴,至微出汗为度。每N1次,5~7天为1阶段。功用燥湿止痒。主治全身顽固性瘙痒。

  十四、胎黄

  大黄洗剂(经历方)大黄、硝石、黄柏、山栀各lOg,上菇共煎汤ml,擦拭患儿全身,每日2次,3次为1阶段。功用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新生儿黄疸。

  十五、水痘

  水痘洗剂(中医杂志;30(3):10)银花、连翘、六一散、车前子各lOg,紫花地丁、黄花地丁各15g,上药共煎汤lOOml,兑入温水中外洗患部,每日1~2次,3天为1阶段。功用清热解毒。主治水痘。

  1.浴液温度要适中,不能过热,以免烫伤。

  2.沐浴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受风,洗毕应立即拭干,盖被保暖。

  3.高热大汗及高血压、主动脉瘤、心功用不全及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jj/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