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ly图|网络

这周末,本来约好了有同学过来昌平,却突如其来地遭遇了伤风感冒。虽然不算严重,但疫情之下,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人格外敏感,只好慎重地取消了聚会的日程,安安分分地待在家里,养精蓄锐。

尽管身体不适,但生物钟并没受到影响,五点多就醒了过来。

妈妈依旧起得比我还早,正在院子里,给菜园东侧平米见方的一块地翻土。

我问这是做什么,她说要种一些秋白菜和秋生菜。

连蔬菜都开始秋字当头,看来真是要跟夏天说再见了。

放眼望去,春天里种下的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等各种蔬菜,现在几乎都已经罢园了。秋草从生间,菜秧藤架上,蜿蜒盘绕出许多牵牛花。蓝色的,紫色的,紫白相间的,甚是好看。

在这刚刚下过雨的清晨,没见着太阳和彩虹,却遇见了昂扬盛开的牵牛花,也是让我心情大好。

看着这攀爬蔓延的小花儿,忽然记起郁达夫在《故都的秋》里写过的一段: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牵牛花,形似喇叭,所以民间也叫喇叭花。它是在清晨花开,日暮花谢,于是又被赋予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朝颜”。这个名字,文艺青年小清新们想必很喜欢。

牵牛花是人尽皆知的,但说到“朝颜”,可能就让人稍觉陌生了,或者更为熟悉的是与之相对应的“夕颜”吧。

在曾经热播到万人空巷的《甄嬛传》里,就不止一次提到过“夕颜”。

只不过我看剧中出现的分明是牵牛花,也听甄嬛说过:“儿时在野外田间常见,名叫牵牛花,此花在宫中甚少见到,反而更显得别致了。”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牵牛花是夕颜的说法,所以还专门百度科普了一下,结果发现他们可能叫错了名字。

据闻,《源氏物语》里有关于朝颜和夕颜的解释。但我并没通读过这部书,只是大概地知道,“朝颜”在书里是个女子名,而不是植物名。至于该女子所指代的“朝颜”植物到底是牵牛,是木槿,还是其他,由于年代久远,也不易考证了。不过在当今的日本文化里,“朝颜”指的确实就是牵牛花。而“夕颜”通常指的是葫芦花,色白,黄昏盛开,翌朝凋谢。

由此可见,牵牛是朝荣暮谢的花,夕颜是夕发朝辞的花,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把朝颜花误当成了夕颜花,到底是编者的一个疏忽和谬误,还是为了应景剧情的需要而故意将错就错,对于一部与真实历史多有出入的宫廷娱乐剧来说,也没有去深究的必要。

倒是剧中人物关于“夕颜”之名的一段对白,令我记忆深刻。

允礼说:“人云此花卑贱,只开在墙角,黄昏盛开,明晨凋谢,无人欣赏,故有此说。”

甄嬛:“如此便称薄命吗?我倒觉得此花甚是与众不同,夕颜,是夕阳下美好容颜的意思吧。”

想来,世间的万事万物皆是如此吧。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人看来,认识和感受都有所不同。

我是从小就随了父亲的性情,喜欢田园花草。名花富丽华贵,各展千秋。野花姹紫嫣红,点缀大地。在我心里,都是美好的存在,都是可爱的精灵。

在这初秋的清晨,遇见牵牛花开,叫朝颜也好,叫喇叭花也好,都让我觉得欢喜。

它们安静而又美丽地绽放着,真好比阳光下焕发的朝颜,在枯藤蔓草的陪衬下,悄无声息地惊艳了初秋时节。

迎着晨曦的牵牛花,也让我想起马路边上的风雨兰,庭院角落的锦葵。它们都是这苍茫宇宙中微尘之末的小花儿,却不择土壤,生长势强。

无论在田野间,藩篱下,还是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只要有一片泥土,一点阳光,一些雨水,就能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出繁花朵朵。

尽管花开花落,不过朝夕之间的短暂,却拥有过也留下过这一世的绚烂和芳菲,就像时光中永不褪去的欢颜,就像岁月里永在流动的温暖。

每朵花的诞生,都有它的花期和美丽,都有它的颜色和花语,都以独特的姿态彰显出值得被尊重和善待的生命。

花开时,静看大千世界,不言不语。花落时,枯叶融进尘土,温热轻盈。

每朵花的绽放,都需要坚韧和能量。就好像每个人的成长,要历经风雨阳光。每朵花的存在,都终将凋零和枯萎。就好像人生的尽头,要走向离别和散场。

在望不断的朝夕之间,在行不尽的天涯路上,多少花儿一样的明媚,花儿一样的青春,花儿一样的梦想,花儿一样的张扬,纵然都将飘飘洒洒地没入岁月的长河,却也美好了沿途之上的许多个春秋和冬夏。

如是,遇见花开,就欢喜当下。遇见花落,就随遇而安。

管他什么花开花谢,草木枯荣,且高歌休诉,谁能完好无憾。

任他什么世事云水,灯火阑珊,且待青山见,梦里繁星满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jj/8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