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不服周
一 除了“你个婊子养的”之外,湖北人还有个口头禅叫“不服周,就是不服周!老子死也不服周!” 这一句看似没文化,其实来自极有文化的周朝。 楚国的祖先出自颛顼帝高阳,所以屈原《离骚》的第一句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 重黎为帝喾高辛主掌火政,很有功绩,能使光照天下,帝喾赐称叫祝融。 祝融的后代陆终生了六个儿子,都是母亲肚腹破裂后生出来的。 三儿子叫彭祖,据说活了八百岁。 六儿子叫季连,姓芈,楚国就是他的后代。 周文王时,季连的后代有一支名叫鬻熊。 文王网罗天下英雄,七十二岁的姜子牙过去了,九十多岁的老爷子鬻熊也投奔文王。 鬻熊像儿子一样侍奉文王,担任火师,他就是楚国的始祖。 鬻熊的妻子妣厉生儿子熊丽时难产,剖腹产后,母亲妣厉死去,熊丽存活。 妣厉死后,巫师用“楚”(荆条)包裹其腹部埋葬,为了纪念她,后来的楚人就称自己的国家为“楚”。 二 熊绎射术很好,勤恳忠诚,周成王时,提拔文王和武王时勤劳功臣的后代,就将熊绎封为子爵,人称“楚子”,姓芈,封地在南楚蛮荒之地丹阳(湖北枝江),仅为方圆五十里。 熊绎携带桃弧棘矢苞茅等地方特产,涉渡汉水、丹江,翻越秦岭,风尘仆仆,以事天子。 他没有资格参加诸侯盟会,只是负责安放蓍草、标明天子和诸侯位的木牌,然后再去看守大庭前的火炬。 中原各国认为楚人处蛮夷之地,和野人无差,纷纷瞧不起他们。 楚人从此埋下了“不服周”的仇恨种子。 三 楚人前辈若敖、蚡冒都曾乘柴车,穿破衣,开辟山林,开疆拓土。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筚路蓝缕”由此而来,形容创业的艰苦。 楚人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励精图志,埋头苦干,不断壮大力量,吞并周围国家。 周昭王时期,楚国基本覆盖整个南方,开始挑衅周王朝的南方属国。 周昭王又惊又怒,以南宫为元帅以中为先锋,亲率大军经由唐(湖北随州)、厉(湖北随州)、曾(湖北随州)、夔(湖北秭归)南征荆楚。 第一冷周昭王领军渡过汉水,遇见犀牛,楚国还不能和周王朝对抗,于是举国躲近毒蛇野兽遍布的深山,周昭王占领铜绿山,大获铜矿资源等财宝。 然后周昭王渡江北上,在唐国(湖北随州)大会汉阳诸侯,论功行赏,铭器记功。 楚人在周军主力撤走之后,夺回铜绿山,周昭王决定再次亲征。 第二次周昭王领军渡过汉水,阴风骤起,将士惊恐,军队损失严重,昭王无功而还。 第三次周昭王领军渡守汉水,派出使臣到长江中游的大小邦国,争取支持,取得优势。 回师汉水时,因为当地楚人憎恶他,给他一只用胶粘合的船,结果昭王淹死在江中。 还有一种说法,周昭王过汉江时,桥梁突然坍塌,六师将士俱葬江底。 周昭王也跌入水中淹死,他的尸体被卫士辛馀靡背着上岸。 周昭王死的时候没有向诸侯报丧,就是因为忌讳这件事。 北宋时期,在湖北安陆出土了六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称为“安州六器”,透露了周昭王南巡的相关信息。 “昭王南征而不复”对周王朝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从此,周人视汉水而为畏途,再也不敢跑到汉水南面来惹事生非。 九头鸟是有九个脑袋的凤凰,是被楚人所崇拜的神鸟,但在华夏诸国眼中被视为不祥之鸟。 楚国图腾 楚人杀死周王,周王对楚人又恨又怕,所以,周人称楚人为“九头鸟”,表示蔑视,表示憎恨。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由此而来,形容湖北人聪明狡猾,难斗难缠,极不好惹。 南征失败,是周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标志着楚国强大到足以与周王朝抗衡。 湖北建始花坪“九头鸟”,可以变九种头脸。 四 周夷王在位时,周王室继续衰落,有的诸侯不来朝贡,而且互相攻伐。 楚王熊渠深得长江汉水一带民众的拥戴,于是起兵攻伐庸、杨粤等国,一直打到鄂地。 熊渠说,我们是蛮夷,不必跟中原各国的名称谥号相同。 于是封自己的长子熊毋康为句亶王,封次子红为鄂王,封小儿子执疵为越章王,都在长江沿岸楚蛮地区。 郑国虽然不断欺凌周天子,但只敢称公不敢称王,这是当时普天之下第一起异姓称王,楚人正式向周王朝叫板。 湖北方言“不服周”的谚语由此而来,表示不服气和不甘心。 周厉王暴虐无道,熊渠害怕厉王讨伐楚国,又取消了他们的王号。 五 楚王熊通攻伐周天子的随国(湖北随州)。 随侯说,我没有罪呀。 熊通说,我们是蛮夷,现在中原诸侯都背叛天子而互相史记攻伐侵夺。我也有一支不像样的队伍,想因此参与中原的政事,请求周王室尊封我的名号。 随国人为他到周王室去,请周恒王尊封楚王名号,周王室不应允,随国人回来报告楚王。 楚王熊通发怒说,我的祖先鬻熊,是文王的老师,很早就死了。成王提举我的先公,竟然只封他子男爵的土地让他住在楚地,蛮夷部族都顺服于楚,而周王室不提升楚国爵位,我就只好自称尊号了。 于是自封为武王,与随国结盟后离开了。 这是当时普天之下除周天子之外的第二个异姓王,楚武王熊通因此被称为楚国史上划时代的人物。 周恒王召见随侯,责备他奉立楚国为王。 楚武王很生气,认为随侯背叛了自己,讨攻随国。 楚武王的儿子楚文王熊赀继位,开始建都郢城(湖北江陵)。 齐桓公称霸时,楚国开始强大起来,欺凌长江、汉水流域的小国,小国都害怕它。 六 楚成王熊恽刚一登位,就布施仁德恩惠,与诸侯修好结盟,派人向周天子进贡。 周天子赐给祭肉,说,镇守南方平定夷越各族的动乱,不要侵犯中原各国。 于是楚国的疆土扩展到千里之外。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代表周天子带领诸侯联军进攻楚国。 楚成王派屈完(屈原祖先)来到军中,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哪怕是我们两国走失的牛马也不会到达对方的境内。没有想到君王竟不顾路远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风牛马不相及”由此而来,形容当时齐楚相距很远,毫无干系,就如同马与牛即便走失,也不会到对方的境内,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当时楚国不断发展壮大,已蚕食包括周室宗亲的几十个姬姓诸侯国,与周王朝公然对立。 齐国完全可以声讨楚国,要求退还所侵占国土,但管仲觉得声讨也无济于事,于是提了两条不轻不重的要求。 管仲说,你不进贡王室的包茅,使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不能漉酒请神,我为此而来问罪。昭王南征到楚国而没有回去,我为此而来责问。 屈完回答说,贡品没有送来,这确是我君的罪过,今后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回去,君王还是问水边上的人吧! 接着齐桓公向屈完炫耀兵多将广。 屈完说,您合于正义才能胜利,否则,我们楚国的每一个城邑,长江、汉江的每一条河流,都是齐军的葬身之地。 “君以道则可;若不,则楚方城以为城,江、汉以为沟,君安能进乎?” 两国军队从春天相持到夏天,都不敢轻易进攻对方。 齐桓公看到楚国强大,无隙可乘,只好在召陵(河南偃师)与楚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史称“召陵之盟”。 七 齐桓公死后,诸侯霸主之位空缺,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会合诸侯,确立霸主地位,传召楚国参加。 楚成王勃然大怒,前往薄地突然命人抓住了宋襄公,把他带回楚国囚禁了半年,在鲁僖公的调停下,襄公才被释放。 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 楚成王派能大将子玉率兵在泓水(河南柘城)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一年之后,宋襄公伤痛发作,不治而死。 八 晋文公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招待他,重耳辞谢不敢接受。 晋文公非常感谢说,假使不得已将来我们开战,在平原、湖沼地带与您兵戎相遇,请为王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由此而来,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九 楚庄王有句名言,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一鸣惊人”由此而来,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楚庄王指挥楚国军队到达洛阳,在周朝都城郊外阅兵。 周定王使王孙满犒劳楚庄王。 楚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九鼎的大小轻重。 “问鼎中原”由此而来,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十 楚庄王攻破陈国后,即把它改为县。 臣子们都来庆贺,申叔当时出使齐国回来,却不向庄王祝贺。 庄王问他原因,回答说,俗话说,牵牛过人田,田主夺他牛。走进人家田里是不对的,可抢走他的牛不也太过份了吗?再说大王因为陈国出了乱子才率领诸侯去征讨它,出于道义去征讨它却又贪图它的土地,将凭什么再去号令天下呢! “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 “蹊田夺牛”由此而来,形容惩罚过重,从中谋利。 庄王于是让陈国的后代重建国家。 孔子读史至楚复陈,喟然叹曰:“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十一 楚庄王打败郑国都城,郑襄公赤裸上身牵着羊称臣迎接,说,我不得上天保佑,不能侍奉您,您因此心怀怨怒,来到我破败的小国,这是我的罪过,史称““肉袒牵羊”。 楚庄王在“泌之战”大败晋军,饮马黄河,扬威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之后,楚军包围宋国五个月,宋国都城内粮食用尽,人们互换着儿子吃,劈开人骨头当柴烧。 “易子而食,析骸以爨。”由此而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楚庄王在位期间“并国二十六,益地三千里”,中原诸侯谈楚色变,哀叹道“天方授楚,未可与争”。 十二 八百年中,楚国灭六十余国,地方五千里,是战国时期天下地盘最大的诸侯国。 所以,湖北人一天到晚牛逼哄哄。 “不服周,就是不服周!老子死也不服周!” 相对卧高楼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lingl.com/qnzjj/5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一味中药丨伸筋草
- 下一篇文章: 每日一味中药丨伸筋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