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用题满分攻略对联
新考纲(样书节选图戳这里) 新考纲年高考语文分类练习专辑征订:语文月刊年12期,只是1本书,96页,8元,12月1日出版。包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四、古诗文阅读五、语言知识与运用六、作文七、模拟试题八、参考答案及解释说明咨询, 未免 B. 俭朴消耗 不免 C.简朴消磨 不免 D. 简朴消耗 未免 答案:C.简朴: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俭朴:俭省朴实。“简朴”和“俭朴”是一对近义词。“简朴”着重指简单朴素,运用范围较广泛,可用于语言文字方面(如“语言文字简朴无华”),也可用于生活作风方面(如“他在吃、穿方面一向简朴”),还可用于设备条件方面(如“这是一间设备十分简朴的办公室”)。“俭朴”着重指节俭朴素,运用范围较小,多用于个人生活方面,如:“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朱德《母亲的回忆》)消磨:1.度过(时间,多指虚度)。2.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消耗:(精神、东西、力量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不免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这种结果可能已经出现了,也可能是还未实现的。未免:1、实在是,不能不说是2、不免 3、指人对过分的事情不以为然,委婉地给予否定的评价。表示对某种行为、举动不以为然,含有不赞许的意思。 3.文中加框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尘不染B.流连忘返C.如雷贯耳D.莘莘学子 答案:C如雷贯耳:贯,贯穿,进入。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也形容声音巨大。应为“闻名遐迩”。一尘不染:①教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修行者不被六尘所沾染叫“一尘不染”。后比喻为官清廉,或人品纯洁高尚,丝毫没有沾染坏习气。②指环境非常清洁,事物十分干净。流连忘返:流连,留恋不止,不愿离去。忘:忘记;返:回归。比喻喜欢、迷醉某种事物而不愿忘记或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指众多的学生。 4.在文中第一段末句的横线上填人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土山的背后,缓缓流动着一条小河,②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 ③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④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 A.④①③②B.②①③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 答案:D 5.文中“工字厅”的长联因情景交融而颇有韵味。下面的对联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且适合挂在书房中的一项是 A.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B.山川佳色澄悬镜,松竹清阴静读书。 C.贵客登堂谈真道,高朋满座叙福音。D.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答案:B 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2)题。 古代文人即有为商家写春联者,鼎鼎大名的明代才子唐伯虎便是其中一位。旧历年底,香港天地图书公司营业经理刘文良先生恭请我撰一春联,“要有‘天地读书’等字眼在内”。在下就为他拟了一副力求通俗的对联: 每天读好书 我的联作本甚平庸,平仄亦不规范,之所以敢拟,不过抛砖引玉罢了。 (1)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A.鼎鼎大名B.恭请C.在下D.抛砖引玉 答案:B恭请是敬辞。 (2)下列为“每天读好书”所对下联,最符合文中要求的一项是() A.天地称一统B.囊括八方地C.图书富百城D.此地有良伴 (2)D。 5.阅读下列对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5.A。 6.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宜用来迎接友人来访的一项是() A.珠联璧合乾坤定,花好月圆鸾凤鸣。B.华夏年年腾骏业,新春岁岁展宏图。 C.一生俭朴留典范,半世勤劳传嘉风。D.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6.D。 7.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3)题。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1)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雕梁画栋B.却也称得上是美轮美奂 C.此联内容很好,有巧夺天工之妙D.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差强人意 (1)C。(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2)第②段中空格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2)B。 (3)第③段中的咏竹联最恰当的下联是() A.万丈凌云无止心B.万丈凌云犹心虚C.万尺凌云仍虚心D.万尺凌云志永存 (3)C。 8.下列对联中不适用春节的一项是() A.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B.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C.瑞雪映兆丰稔岁,神驹腾跃吉祥年。D.雪中送炭家家暖,锦上添花户户春 8.D。D联是夸人的。 9.对下列对联所评论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②集群圣之大成,立万世之师表。 ③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④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A.①诸葛亮②孔子③蒲松龄④司马迁B.①辛弃疾②孟子③蒲松龄④文天祥 C.①诸葛亮②孟子③鲁迅④司马迁D.①辛弃疾②孔子③鲁迅④文天祥 9.A。 10.指出下列对联所写的人物。 (1)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鲁迅) (2)视富贵如浮云,飘然去国尤恋园;挟奔流到大海,遽尔停杯再举杯。(李白) (3)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 (4)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5)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陶渊明) (6)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孔子) (7)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白居易) (8)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9)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观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范仲淹) (10)痛饮读离骚,放开今古才子胆;狂歌吊湘水,照见江潭渔父心。(屈原) (1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苏”(苏轼、苏洵、苏辙)) (12)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岳飞) (1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14)酌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11.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3分)答:(A) 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蕖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 1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这副对联,说的是(2分) A.贾谊B.诸葛亮C.屈原D.文天祥答:[C] 13.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花甲逢春获寿延年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答案:B。A项中的“花甲”表明适用于六十岁寿辰。B项中的“古稀”则指人生七十岁,出自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诲人无倦”表明是指“老师”,最符合题意。C项是没有表示年龄的词语,但“音容宛在”则说明这是一对挽联,适用于纪念已经去世的人。D项中“执掌教坛垂七十载”则表明是从教七十年,而非指年龄七十岁。 14.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黄牛耕地翠柳迎春桃李满园千里绿春绣锦万山金座凝香 新春联上联:翠柳迎春千里绿下联: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上联:桃李满园春绣锦下联:芝兰绕阶座凝香 15.请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赞颂我国南宋一著名诗人的对联。 池馆重新接草堂宦游西蜀烟尘誓扫还金阙志复中原 诗继少陵更入清风明月高吟铁马铜驼派开南宋 答案: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16.下面是一副赞颂诸葛亮的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代志能遵教授; 下联(已被打乱):八阵名成,两川福被,十倍荷褒荣,三分功定属元勋,所合精锐四方。 答案: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一处调整:四方精锐 17、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答案: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三处内部调整:莺唤起一庭佳丽(为了对仗)、树边红雨(为了对仗、顶真)、舜日尧天(为了平仄)。 18、运用相关知识,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 难报恩来生为国家耿耿忠心昭日月何堪魂去青史千秋功同五岳 寸草春晖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死为人民 ①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②青史千秋,何堪魂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 19.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选A(四个选项中,末字都是平声,与出句的仄声相反,符合平仄规律,但C项的末字“飞”为动词,与上句表颜色的形容词“青”不配对,先排除这一项;D项中“高”虽为形容词,但与“碧”不属同一范畴,且“风平浪静”与“身正才卓”在意境上难以对接,亦排除;B项基本上也可对上上句,但“阔”字与对字的“静”同属仄声,已犯对联忌讳,“情深海阔”中“情深”与“海阔”并无联系,而且“心平浪静”与“情深海阔”也不存在多大关系,比较起来“志远天高”与“心平浪静”就存在一定的逻辑联系,全句平仄相对,意境相合,属最工整的对句,当选A。) 20.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此是春来第一声。 A.落红满地乳鸦啼B.柳梢听得黄鹂语C.春山一路鸟空啼D.楼阁新成花欲语 选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连贯,能力层级为E。由诗歌的第一句“城雪初消荠菜生”可看出时令是冬末春初,这样A项“落红满地”和D项“花欲语”是不符合时令的,与上文无法衔接;由诗题和“角门深巷少人行”可看出C项“春山一路”不符诗意;B项柳梢是春天比较早的景色,黄鹂语也无鸟空啼的嘈杂,反而给人以惊喜,与后文“此是春来第一声”相吻合。通过诗句留白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同时还考查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题目新颖,但难度不大。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诗意理解准确的话,可以直选答案。 21.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B.小院地偏人不到C.门巷深深过客稀D.寒气偏归我一家 B先看内容照应,这首诗是《夏日西斋书事》,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那么“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庭鸟迹印苍苔”相照应。再看平仄押韵,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排除C、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中平仄相粘,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2、4、6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那么,A项是仄平平,B项是仄平仄,C项是仄平仄,D项是仄平仄,即排除A项;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诗意理解准确的话,可以直选答案。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连贯,能力层级为E。通过诗句留白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同时还考查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题目新颖,但难度不大。 本文来自语文月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jg/7949.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活百科伤肾的恶习
- 下一篇文章: 每日一ldquo付rdquo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