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有病,舌能辨一剂猛方,帮你疏肝解郁
肝脏是没有痛觉神经的,因此当我们的肝脏存在病变的情况,那么在短期内我们是无法通过感觉知道肝脏存在异常的,但其实通过我们的舌头,就可以推断出肝脏是否存在异常,舌头的状态不一样对应的肝脏问题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对着镜子伸出舌头看一下,今天就以肝病为例给大家分享几种常见的舌象,另附一剂猛方,疏肝解郁、软坚散结,肝炎、肝硬化闻风丧胆!常见舌象1.肝郁脾虚肝郁脾虚是中医的一种病证名称,是由于肝疏泄失常,脾失健运所致,主要表现为情志消沉、腹胀、胁胀作痛、便溏等。常见于胁痛、腹泻、腹痛、胀满、带下病、月经不调等症。肝郁脾虚舌象舌质淡,舌苔白,舌体微胖或有齿痕。此证可见胁情志抑郁、便溏等,治疗以疏肝健脾为原则。2.肝血亏虚肝血有濡养筋骨、经络、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当肝血不足时,体内运化不当,则舌部难以定形,因此体现为舌体瘦长,肝血亏虚可致血虚,因此以舌苔薄白、舌体瘦长且舌缘薄为主要特点。3.气滞血瘀中医认为气滞血瘀是指因气的运行不畅而导致血液运行障碍,从而出现了一些血瘀的病理状态。患者多有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或抑郁,或发狂;或胁下痞块、或口唇爪甲青紫等表现。气滞血瘀的舌象为舌紫或舌暗,或舌上有瘀点、瘀斑。治肝良方组方:黄芪、杏仁、白术、大腹皮、大黄、牵牛子、丹参。方解:黄芪:主以扶正气,兼能除水邪。既善宽中行气、生举清阳,又善补肺气、益胃固表;现代研究结果显示黄芪还有,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氧化、促进造血功能、扩展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降血压、调节糖代谢、抗病毒、抗癌、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白术:入脾、胃两经,主以温补扶正,兼能祛除水湿。尤善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大腹皮:可行气宽中,行水消肿;常用于湿阻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为“治黄疸第一药”。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是调治气滞血瘀型肝硬化的常用药。作用功效:全方以生精养血,补益肝肾为主,有保肝及增强免疫作用,促进肝脏排泄毒物的能力,减轻毒物对肝脏的损害,加强肝脏代谢药物的能力。中医讲究辩证,以上药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医院就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jg/14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行气利水的舟车丸常航居士
- 下一篇文章: 胡博士说中医一方水土养一方药,聊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