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朝顔”这个词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早晨的容颜?其实朝顔是一种花的名字,即我们常见的牵牛花,俗称喇叭花的就是。

阳光下的蓝色牵牛花

这个词在《新明解国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夏の朝、じょうご形の美しい花を開く一年生のつる草。古くはキキョウを指した。[ヒルガオ科](一种一年生的攀援草本植物,夏日早晨开出美丽的漏斗形的花。古代用来指代桔梗。[旋花科])

朝顔读作あさがお。作为植物的名称,也常常写做片假名的アサガオ。这个词还有其他的汉字写法,比如牽牛花或者蕣。需要注意的是,蕣这个字在中文里指称的是木槿而不是牵牛花。很多动植物方面的字词,由于中日两地风物有所不同,所以传入日本后其指代的意义发生变化,这一点是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

牵牛花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传入了日本。据说是在奈良时期的末期由遣唐使们带入日本的。最初他们带回的是牵牛花的种子,主要是当做药材使用。牵牛花的种子称为牵牛子,据说有缓下的作用,所以受到了相当的重视。一直到后来的平安时代,牵牛花都是作为药用植物进行栽培的。不过也有一种说法,称遣唐使们一直要到平安时代才从中国带回牵牛花的种子,因此成书于奈良时代的《万叶集》中大量提到的“朝颜”其实指代的是花形相似的日本的原生植物“桔梗”(キキョウ)。此亦可聊备一说。

到了江户时代,牵牛花开始作为园艺观赏植物而大量栽培,并且经过了多次品种改良,到了幕末时期竟然达到了种之多。日本人对牵牛花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当时大量的牵牛花被种植在武士家屋的庭院里,形成了独特的江户风情。与江户牵牛花注重色彩变化(変化朝顔)不同,九州熊本的武士们则致力于培育大花牵牛(大輪朝顔)。牵牛花与花菖蒲(玉蝉花的变种)、菊、芍药、椿(山茶花)、山茶花(茶梅)并称“肥后(熊本的古称)六花”。这些花都是出现于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古典园艺植物,也是现代日本随处可见的花卉植物。有趣的是,日语中的“山茶花(サザンカ)”并不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山茶花,“椿(ツバキ)”才是,而这里的“椿”却又不是我们的香椿臭椿树,千万不要搞混了。

牵牛花原本只有浅蓝色的,经过日本人多年的改良育种,如今已经有白色、红色、粉色、紫色、深蓝色和浅黄色等各种颜色的品种。除此之外,还有褐色和灰色等较为稀有的颜色品种。不过,黄色和黑色的牵牛花,则因其极为罕见,被称为“梦幻牵牛花”(幻の朝顔)。黄色牵牛花曾经在70年代初期一度被培育出来,还上过电视。可惜后来各种原因又逐渐消失了。至于黑色牵牛花,据说现在已经培育出了非常接近黑色的“黑王”品种,但是要真正达到黑色,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由于牵牛花通常在夏日七夕时节盛开,又因其汉名中有牵牛二字,自然而然地就与牛郎织女的传说联系到了一起。盛开的牵牛花被视作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象征,带有非常吉祥的意味。再加上牵牛花清新淡雅的薄青或者淡紫的花色,以及爬藤遮阴带来的凉爽绿意,使得牵牛花成了日本夏日的又一个经典的意象。牵牛花纹样常常用在和夏日相关的事物上面,比如团扇、风铃、浴衣,给度夏的人们送去丝丝凉意。在过去甚至有人力车夫拖着一车的盆栽牵牛花四处贩卖的习俗。而其花开早朝,不时凋零的特点,也符合日本“美丽而易逝”的美感,从而被各阶层的人们所珍重。东京日比谷公园每年夏季都会开展“超大轮牵牛花展”,入谷鬼子母神附近则会举办“入谷朝颜祭”。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主办方甚至别出心裁地在会场外围布置了上万盆牵牛花,试图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营造清凉的体感。不过这种微妙的情绪恐怕只有日本人才能够体会的到吧。

牵牛花纹样

俗语“朝顔の花一時(あさがおのはないっとき)”(牵牛花开仅一时)。《源氏物语》中也有一章以“朝顔”为题。俳句“朝顔につるべ取られてもらひ水(加賀千代女)”(早晨去取水,牵牛花缠上了井绳)(需要注意的是,朝颜是秋天的季语,所以这一句当是描绘的秋日清晨的情景)。牵牛花在日本传统文学和文化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此外,日语中还有以“夕顔”为名的花,这里先卖个关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查一查,看看到底是哪种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cd/13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