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下药

大黄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大肠、心包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血、逐淤痛经、利湿退黄

应用:

1.实热积滞便秘

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牙龈肿痛

3.痈肿疔疮、肠痈腹痛

4.淤血经闭、产后淤阻、跌打损伤

5.湿热痢疾、黄疸尿赤

用法用量:

煎服,3~15g。外用适量,研末敷于患处。生大黄泻下力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不宜久煎,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熟大黄泻下力缓。大黄碳凉血化瘀止血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脾胃虚弱者慎用。

芒硝

性味:咸、苦、寒

归经:胃、大肠

功效:

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应用:

1.实热积滞、腹满胀痛、大便燥结

2.肠痈腹痛

3.乳痈、痔疮肿痛、咽痛口疮、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

6~12g,一般不入煎剂。

使用注意:

孕妇、哺乳期慎用;不宜与硫黄、三棱同用。

番泻叶

性味:甘、苦、寒

归经:大肠

功效:

泻热行滞、通便、利水

应用:

1.实热积滞、便秘腹痛

2.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

煎服,2~6g,后下,或开水泡服。

使用注意:

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剂量过大,可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

芦荟

性味:苦、寒

归经:肝、胃、大肠

功效:

泻下通便、清肝泻火、杀虫疗疳

应用:

1.热结便秘

2.惊痫抽搐

3.小儿疳积

4.癣疮

用法用量:

2~5g,宜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

孕妇、哺乳期及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

润下药

火麻仁

性味:甘、平

归经:脾、胃、大肠

功效:润肠通便

应用:

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郁李仁

性味:辛、苦、甘、平

归经:

脾、大肠、小肠

功效:

润肠通便、下气利水

应用:

1.津枯肠燥、食积气滞、腹胀便秘

2.水肿、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松子仁

性味:甘、温

归经:大肠、肺

功效:

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应用:

肠燥便秘

肺燥干咳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使用注意:

脾虚便溏、痰湿壅盛者不宜使用

峻下逐水药

甘遂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肺、肾、大肠

功效: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

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京大戟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肺、脾、肾

功效: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

应用: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

2.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

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内服醋炙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生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芫花

性味:苦、辛、温、有毒

归经:肺、脾、肾

功效: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疳

应用:

1.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二便不利

2.疥癣秃疮、痈肿、冻疮

用法用量:

煎服,1.5~3g,研末吞服1次0.6~0.9g,1日1次;内服醋炙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商陆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肺、脾、肾、大肠

功效:

逐水退肿、通利二便、外用解毒散结

应用:

1.水肿胀满、二便不利

2.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孕妇禁用

牵牛子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肺、肾、大肠

功效:

泻水通便、消痰涤饮

杀虫攻积

应用:

1.水肿胀满、二便不通

2.痰饮积聚

3.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

煎服,3~6g.入丸散服,每次1.5~3g。本品炒用药性减缓

使用注意:

孕妇禁用。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巴豆霜

性味:辛、热;有大毒

归经:胃、大肠

功效: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

应用:

1.寒积便秘

2.小儿乳食停积、

3.腹水鼓胀、二便不通

4.喉风、喉痹

5.痈肿脓成未溃

用法用量:

0.1~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虚弱者禁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整合

陈晓雯

排版

武芳竹

审核丨孔德格韩江雪

春田花花儿科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qianniuzia.com/qnzcd/10585.html